宁波市北仑区编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服务民生的要求,通过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强化机构编制保障、加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等措施,服务区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一是强化监管体系建设。结合区域实际,明确由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区食安办)继续承担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职责。按照分段监管的原则,明确食品安全监管各部门的工作职责,配置相应的科室,落实人员配备。全区9个街道(乡镇)均配备1-2名专兼职人员从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每个村(社区)配备1名公共安全协管员,形成了区政府、部门、街道(乡镇)、村(社区)四级联动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
二是强化机构编制保障。根据上级精神,及时完成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体制调整及重新“三定”工作,划入原由卫生部门承担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和保健食品、化妆品卫生监管职责,增设餐饮服务保化监管科,成立区食品药品监测中心。同时,按每万名常住人口配1名的标准,重新核定卫生监督所人员编制,并根据职责划转情况,按50%的比例合理分配食品药品稽查大队和卫生监督所人员编制。区工商分局增设食品流通监管科,增加区质监分局稽查大队人员编制,通过强化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为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有效履行提供人员保障。
三是强化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根据正在开展的全区街道(乡镇)管理体制调整工作的要求,在街道(乡镇)整合设置公共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作为食品药品监管、质量技术监督等机构延伸的平台,通过各相关部门派出专业人员进驻开展监管工作,有机整合公共安全监督管理资源。根据全区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的要求,划转餐饮许可管理方面的行政处罚权,划转相应人员编制,有效推进食品安全工作重心和力量配置的下移。
四是强化检验检测体系建设。2006年成立区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挂牌,实行“二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并按照检测计划、标准、经费、信息“四统一”的原则进行运作,实现检测资源的有效整合。为提升区域食品安全监测水平,与北仑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服务中心开展技术合作,以政府服务外包的形式开展委托检验,为全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同时,依托宁波市食品安全监测信息平台,通过数据共享、综合分析、风险评估、实时预警等,服务区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信息来源:中国机构编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