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安徽《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

访问次数: 1375                        发布时间:2012-09-21

[字体: ]

建设美好乡村 打造幸福家园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建设美好乡村的重大决策。日前,《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下发,明确了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安徽日报特推出专版予以解读。

 

  《决定》出台意义重大——

  推进“三化同步”造福千万农民

  【背景】91314日,全省美好乡村建设动员大会召开。会议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总结近年来全省新农村建设成绩,深入分析形势,动员全省上下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加快美好安徽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问:我省当前为何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美好乡村建设?

  答:省委、省政府作出这一重大决策,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部署,对于加快建设美好安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三化同步”的战略举措。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省,如何走出一条不以牺牲粮食和农业、环境和生态为代价,具有安徽特色的“三化”同步发展道路,是事关我省科学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这是创造性落实中央部署、提升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的有力抓手。总体上看,我省农村建设尚处于由点上探索向面上推进的阶段,迫切需要针对突出问题,结合新形势,在更高层面上谋划新举措。这是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重要任务。农业比重高,农村人口多,城乡差距大,这是我省基本省情,要实现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美好安徽的奋斗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建设美好乡村对于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同时也是提升农民生活品质、造福千万农民的最大民生工程。

  当前,建设美好乡村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条件具备。一是投入有保障。随着我省综合实力的显著提升,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能力明显增强。目前,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来源日益多元,财政实行以奖代补的专项资金、各部门投向农村的项目资金、农民群众自筹资金、金融资本和社会各方的投入等都呈增长态势。二是各方有动力。目前各级党委、政府对开展美好乡村建设的认识比较统一,积极性较高。三是工作有基础。新农村建设6年多来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省直有关部门指导各地深入实施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农村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农村清洁工程,及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美好乡村建设打下了较好基础。

  实施“着力点”在哪儿——

  强化资源整合 提升建设水平

  【背景】2005年中央作出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来,全省上下坚持示范引导,大胆探索实践,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呈现出重要的阶段性特征。

  问:近年来,全省各地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就,还存在哪些有待提升的地方?

  答: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启动新农村建设以来,全省上下紧紧围绕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大力推进以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建设新村镇、树立新风尚、形成新机制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产量从2005年的521亿斤提高到2011年的627亿斤,连续6年增产。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14.9%,居全国第1位。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完成整治面积312.2万亩,新增耕地15.7万亩,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250万亩。和谐文明新风广泛传播,农村社会管理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管理模式不断创新。

  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受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农村发展仍相对落后,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农业发展方式发生积极变化,呈现加快转型升级的趋势,但产业支撑不强的问题仍突出。农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村庄建设呈现多元化推进趋势,但总体上仍处在点上探索的阶段,村庄整体面貌还没有大的改观。乡村规划意识不断增强,城乡规划呈现一体化趋势,但农村建设仍然散乱,规划滞后,村庄建设缺乏特色。农村环境整治得到重视,呈现加快推进的趋势,但脏乱差现象仍然普遍,同时一些地方生态环境呈不断恶化趋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速推进,呈现资源要素向农村覆盖的趋势,但投入和整合的力度仍然不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欠账多。

  经过6年多的努力,我省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处于由点上探索向面上推进的阶段,但建设任务艰巨繁重,迫切需要结合新的形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更高层面上谋划新的举措,着力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

“建设路径”怎么走——

  找准突破重点 实施“五大工程”

  【背景】《决定》中指出,按照“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的要求,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问:建设美好乡村任务繁重,如何在统筹推进中找准重点予以突破?

  答:主要是实施“五大工程”。一是实施村庄建设工程。主要包括修编村庄布点规划、重点建设中心村两部分内容。要按照全域理念,着眼长远发展,修编完善村庄布点规划,科学确定中心村和需要保留的自然村,每个行政村原则上规划建设1个中心村。要把中心村规划作为龙头工程,着力引导人口集聚。必须把中心村规划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在中心村建设上,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整体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着力打造一批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社区。

  二是实施环境整治工程。环境整治看得见、摸得着、见效快,能在全省面上较快推开,应以此为突破口,带动美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主要包括整治农村生活环境、改善农村生产环境、提升农村生态环境等。优美的环境是美好乡村建设的最直观体现。当前我省农村环境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农村垃圾污水问题,深入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管护长效机制。

  三是实施兴业富民工程。建设美好乡村,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必须牢牢抓住经济发展这个中心,通过乡村产业的不断壮大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突出专业化,立足比较优势,选择最适合本地发展、最能为群众所接受的产业,给予重点扶持,精心培植,逐步形成“专而精、专而强”的发展格局。要突出规模化,突出品牌化。

  四是实施土地整治工程。这是目前各地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土地集中连片,规模经营,建成更多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五是实施管理创新工程。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村庄撤并和新建步伐加快,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架构亟待探索和完善。结合文化强省建设,把乡村特色文化传承保护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美好乡村”是啥样——

  构建“三宜”家园 奔向富裕文明

  【背景】《决定》中提出,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问:美好乡村建设的目标和思路是什么?怎样准确把握其总体要求?

  答:《决定》的起草过程中,牢牢把握了两大趋势,一是中央统筹城乡发展方略深入实施,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这是建设美好乡村的重大机遇;二是我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在带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同时,也对传统农村社会结构、农村人口变动带来巨大影响,这是美好乡村规划建设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文件为此提出了23条具体措施。

  其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略,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和农田整理为突破口,同步推进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乡村,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决定》确定了主要目标,从2013年开始,每年重点培育建设1500个左右中心村,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周期2年;每年治理改造10000个左右自然村,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建设周期1年。到2016年,力争全省4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20年,力争全省8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总体实现“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发展目标。

  美好乡村建设必须把握方向,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坚持原则,扎扎实实地推进。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相结合。二是坚持规划引领,实现近期任务与长远目标相结合。农村建设规划意识较弱,迫切需要全面提升规划水平。三是坚持生态优先,实现城市文明与乡村特色相结合。四是坚持因地制宜,实现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

  保障措施有哪些——

  坚持“举省体制”形成强大合力

  【背景】《决定》指出,大力整合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农村综合开发、危房改造和农村清洁工程等相关涉农项目资金,集中建设中心村,兼顾治理自然村。

  问:美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省从哪些方面确保相关政策和措施取得实效?

  答:首先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上下联动的责任机制很有必要。美好乡村建设点多面广、政策性强,必须坚持举省体制,强化组织领导,持续强力推进。

  其次要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多元支撑的投入机制。美好乡村建设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和普惠性,要加快构建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投入体系。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从2013年起连续五年,每年省级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提高到10亿元,各地也要相应增加专项资金投入,主要用于中心村建设和自然村治理。要加强项目和资金整合,以县为主,将各级各相关部门的涉农资金,在不改变用途和管理要求的前提下,集中捆绑使用,集中财力为农民办实事。

  三要切实推进相关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力争在农村改革上取得新突破。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根据美好乡村建设规划和建设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四要夯实基层基础,建立依靠群众的动力机制。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建功立业。农民是美好乡村建设的主体。要始终把维护农民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根本要求,切实做到让农民做主,依靠农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建设美好家园。要切实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规划编制和项目实施都要实行“阳光操作”。

怎样举全省之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我省一些专家纷纷建言:

  富民走新路

  省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聂苏说:

  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兴业富民要有新思路。

  要大力提升统一经营水平,鼓励农民加强协作与联合。兴农业须兴合作社,各中心村都要广泛动员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凡是有条件的中心村,都应该把本村的农业生产经营纳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范围之内。

  大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政府强农政策对商业型农户、职业农民应给予更多倾斜,同时构建规范有序的土地流转市场,使土地向生产效率最高的人群流转。要扩大农民在农业中的工资性就业机会。进一步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要想办法帮助农民盘活资产,兴办土地股份合作社,让农民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

  重建集体经济组织,大兴集体产业,推动集体“三资”进入市场开发轨道。省里重点培育的中心村,建设周期为2年。要使培育成果保持长期有效,非得重建集体经济不行。应当探索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的有效实现形式,让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增加收入。

  规划是龙头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工程师宋直刚说:

  我省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一大特色是强调规划的引领作用,当前首先要做好两个规划:一是村庄布点规划修编工作。按照省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按照县城、中心镇、中心村三个层次,构建布局合理的镇村体系;要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风貌特色等;选好中心村,优先考虑乡镇政府驻地村(含撤并乡镇)、特色产业村、交通干道沿线村、重点景区周边村、历史文化名村等。二是中心村建设规划,即每年完成1500个中心村规划的编制工作。要充分考虑人口变动、产业发展等因素,利用原有的道路、绿化、水系等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布局,统筹安排农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垃圾污水治理、沟塘水系疏浚、绿化等环境整治项目。要注意保护传统建筑,尊重乡风民俗,体现文化特色。(郑莉)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