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国医改的安徽蓝本
72岁的燕梅华老人家住合肥市西园新村,方圆一公里内有解放军105医院、安徽省中医附院、安医大一附院等三甲医院。老人患有心脏病,定期要去医院买药,不过,现在她去的并不是这几家大医院,而是小区里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水一样,都是阿司匹林、丹参滴丸,但是,它们价格便宜了。 ”
老人并不知道自己的就医经历折射的是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的“大洗牌”,她见证的是安徽医改成为全国“蓝本”的历程。 2009年,国家三年医改计划提出了5项任务,其中,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没有先例可以借鉴,被看作是五项任务中的难点,安徽恰恰成为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的试点省份。
2010年元旦,庐江县山兰村的卜大爷一大早就带着老伴来到金牛镇中心卫生院就诊,发现药费比原来少了很多。老人说,老伴有心脏病,同样的药昨天花120元,今天花33元。
就在这一天,安徽在32个试点县(市、区)实行了基层综合医改,对307种国家基本药物和172种省补充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这标志着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破冰”起航。安徽省卫生厅厅长高开焰说:这里面包括几项内容,基层医疗机构回归公益性;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定编定岗;在分配制度实行绩效工资,实行考核制度;药品制度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零差率”销售,还统一基本药物报销比例;保障制度改革,财政实行核定收入、核定支持、集中支付。
医改三年,安徽基层卫生院次均门诊药品费下降了22%,次均住院药品费下降了20%;2011年4月,安徽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比原定计划提前一年实现“基本药物基层全覆盖”。多次来跟踪调研安徽医改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李玲告诉记者:“安徽省从源头出发,从根本上破除以药养医的老制度,建立公益性的新制度,规范药品流通秩序,突破了最难啃的硬骨头。 ”(孙叶 马璧玲 申红)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