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淮巡视员在发言中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责任工程。2009年实施基层医改以来,全省机构编制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医改领导小组统一部署,通过组织实施《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和《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管理实施办法》,乡镇卫生院公益性管理体制和机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全面确立,为基本实现三年医改阶段性目标提供了坚强的体制机制保障。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十二五”期间深化医改的重点,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决定今年分二批在全省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既是进一步巩固扩大我省基层医改成果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现实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一要抓好学习。此次出台的《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贯彻了中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体现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文件精神。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准确把握改革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尤其对文件中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法人治理机制、创新编制管理等内容,要学深学透,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和省医改领导小组部署要求上来。二要摸清底数。全面了解和掌握县级公立医院基本情况,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推进改革的基础和关键环节。作为机构编制部门,要通过对县级公立医院基本情况的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医院现有编制、实有人员和经费预算形式、床位数、年门诊量及住院人数等基础数据,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策建议等情况,为谋划推动改革奠定基础。三要精心谋划。按照职责分工,机构编制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参与县级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提供机构编制保障并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要在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下,特别是要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5号文件及其配套的37号文件精神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实际进行认真谋划,大胆探索创新,切实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
陈晓淮巡视员要求,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中,要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体制机制保障的职能作用。一要稳妥推进管办分开。管办分开的核心是推进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减少对医院的微观管理、单一管理和直接管理,聚集多种管理资源,吸收利益相关方参与。一方面,要科学界定职责,通过明确和规范医管会、医管办,以及县级卫生、财政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定位和管理方式,切实解决好管什么和怎么管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合理设置机构,按照省领导指示精神和省政府文件要求,及时会同卫生等部门,研究提出在县级卫生部门设立相对独立医管办的具体机构编制方案,按规定程序报批。医管办所需行政编制,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通过从县级卫生部门调剂、连人带编划转等方式解决。二要积极推进政事分开。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政事分开,重点是要落实医院法人自主权,提高运行效率,确保公益属性。一方面,要通过指导县级公立医院拟定章程,并经医管会审定后作为制度载体,以进一步明确其功能定位和职责权限,确保县级公立医院成为真正独立的法人实体,各项自主经营管理权得到有效落实,从而激发县级公立医院生机活力,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医疗服务,促进县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协助建立以公益性质和运行效率为核心的县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并将考核结果与医院财政补助、院长收入奖惩和医院总体工资水平等相挂钩,从而加强政府对县级公立医院运行情况的监管,确保其不偏离公益目标。三要创新编制使用和管理。根据国家和省先前制定出台的公立医院核编标准,各地相继核定了县级公立医院编制,有效发挥了县级公立医院作为农村三级卫生体系的龙头作用。但由于地区差异较大,目前有的医院核定的编制已不能满足医疗服务需求,有的医院大量聘用编外人员与有编不用并存,还有部分医院空余编制较多。此次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机构编制部门必须在不违反国家和省相关政策规定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财政承受能力以及医疗服务需求等实际情况,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发展提供机构编制保障。一方面,要确保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不低于编制总额的80%,并应尽可能减少党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采取购买方式实行社会化,切实提高编制使用效益。另一方面,要创新县级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新进人员要严格贯彻落实近期省编委会议精神,一律采取合同聘用,实行“新人新制度”,推动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
陈晓淮巡视员强调,今年是国家“十二五”医改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更是我省推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之年。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要继续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按照党委政府部署,齐心协力推进改革。一要搞好配合服务。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重、难度大,机构编制部门要在抓好管理体制改革、编制管理创新等工作的同时,在补偿机制、人事分配、医保支付制度、监管机制改革等方面,密切配合有关部门,积极主动地做好服务工作,确保改革顺利推进。二要密切关注改革动态。要针对综合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结合机构编制部门职责分工,及时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切实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省编办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医改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积极协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改革的指导,并及时做好改革经验总结推广工作。市级机构编制部门要深入一线,全面了解和掌握所属地区改革进展情况,切实加强调研指导和督查。三要推动解决改革共性问题。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省编委的部署,在做好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相关工作的同时,继续落实“分业推进”的要求,及时跟踪研究,搞好政策衔接,推动解决事业单位分类、创新管理体制、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等共性问题和基础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