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遇“生源危机”之困

访问次数: 1489                        发布时间:2012-09-28

[字体: ]

新华社合肥9月26日电(记者王圣志、刘美子)  各地2012年高招工作落幕,据了解,一些地方高职院校出现生源危机,招生计划落空。专家指出,一些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人才需求脱节,办学缺乏特色,办学条件较差,面临招生难局面。

  招生难

    记者从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获悉,2012年安徽省高职(专科)计划招生20.5万人,平行志愿录取结束,有近5万招生计划没有完成,其中,大多数属于无人报考。经过征集志愿和降分征集志愿录取,文、理科最低控制线均为200分,但是仍有约2.5万招生计划落空。

    “对于三本以下及高职类院校,考生的选择性进一步增强,考生填报志愿的积极性明显下降,最终一些考生放弃填报志愿。”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副院长邬平川说。

    据了解,山东省2012年高招录取线降到180分,仍有约5万名额招生计划落空;河南省2012年高职高专二批征集志愿,对生源不足的学校降20分备档,对缺额较大的学校降40分备档……

    为争夺生源,各高职学校想尽办法。安徽省3月启动高职院校自主招生,20多所高职院校参与其中。有些地方的高职院校为招揽学生,没有举行考试,报名就收。

    亳州一中高三毕业班班主任张先锋告诉记者,学生和家长的观念已由从前的“有学上”逐渐转变为“上好学”,加之现实中很多单位招聘要求有本科学历,一些专科生毕业就“失业”,这些因素让不少考生放弃了就读高职院校的念头。

  原因多

    “近年来,高校招生计划数量保持较大幅度增长,高考录取率增加,特别是本科录取人数增长较快,可以说是考生的选择性明显增强的最主要原因。”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有关负责人说。

    同时,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同质化、专业设置简单雷同等问题,也导致“招生难”。安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张晶认为,在生源竞争激烈形势下,高职院校缺乏差异性竞争。

    “全国目前有1100多所高职院校,其中多数曾经是行业院校,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和行业优势。但是,发展过程中,一些高职院校逐渐丧失了自我,比如盲目跟风,什么专业热,就开设什么专业;又如管理、金融这类专业年年开、校校开,不仅带来院校间专业重复建设,而且造成高职院校在办学模式和教育方向方面与本科院校雷同,这样,必然缺乏竞争力。”张晶说。

    对目前高等教育产业布局缺乏调控的状况,张晶感到担忧。“高等教育正在向产业化发展,虽然数量上去了,质量上还有所不及。”

    记者走访安徽省人才市场,遇到毕业于合肥某高职院校的小姚。“我学的专业是机械设计,市场需求较大,但学校为了节约开支,把大二学生送到企业实习。结果3年下来,理论没学精,技能也没有学到手。”

    安徽省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吴传华说,理论上人才培养应该是金字塔式结构,可是当下人才结构是倒金字塔结构,处于金子塔下层的蓝领工人、技术类熟练工人少。

    “部分高职学校的办学理念、专业与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脱离了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吴传华说。

  如何解

    专家分析,生源紧缺会让一些高职院校面临艰难处境,但招生“倒逼”,对教育事业来说可能是“转机”。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一些专业技术性较强的高职院校录取分数依旧坚挺,招生数量并未减少。例如,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今年在安徽、江苏两省投放了2240个计划名额,最终圆满完成招生计划。

    “我们认为高职院校不宜办成综合类院校,应当结合自身发展,设置特色专业。”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招生负责人章劲松说,“我们学校12年前由两所中专合并组建而成,当初也面临生源不足困境。”“2001年起,我们学校调整办学思路,每年通过市场调研,回访用人单位,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做出预判,灵活调整专业设置。同时,将原有的41个专业精简到30多个,很多陈旧专业被逐渐淘汰。”

    专家认为,如何调整高等教育布局和对高校专业设置的调控,已成为教育主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张晶认为,高职院校应明确办学定位,积极转型,着眼于地方,服务于地方,学校内部的专业结构设置要突出自身特色,多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重点扶持特色专业,实现差异化竞争。

    多名教育专家认为,国家有关部门应对人才需求和培养进行宏观调控,加强人才需求信息与人才培养信息的对接,使人才培养更贴近社会人才需求。一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可以停办,一些社会需求过剩的专业应该控制招生。随着计划生育政策调控的成效显现,在校学生数量有所减少,教育部门应当加强高等教育布局的调整,适当控制本科院校与专科院校的学生比例。另外,要加强对高职院校的管理,使之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

    吴传华认为,传统的‘官本位’思想使人们对技术类专业的就业存有偏见。提高技术工人的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社会地位,将有利于解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高职院校招生难等问题。

 

    信息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