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感谢政府了!”合肥市包河区义城街道一类低保户陈光安在合肥滨湖医院办理手续,减免了这个月定期透析门诊费用后激动不已。陈光安身患尿毒症,每个月需要定期透析治疗。参加医疗保险后,加上大病救助资金,陈光安基本不需要自己掏钱看病了。在义城街道康园社区居务公开栏上,像陈光安这类低保家庭、大病救助对象、计生奖扶对象,全部上墙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低保听证制度为该区民生工作一次制度的创新。2009年,为打造“阳光民生”,包河区在合肥市首创低保听证评估制度,将低保申请人家庭收入、子女就学情况等上墙公示,将低保户的评议审定权交给群众,公开接受居民监督。此举在合肥全市范围内推广。今年,该区农村低保工作又创建“严把四道关口、坚持三榜公示、履行两次核查、创新一个环节”的“四三二一”工作新模式,保障这项民生工程实实在在成为群众受惠“及时雨”。
不仅如此,针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工程,包河区又在全省率先建立保障性住房联席会议制度,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任召集人,统筹建设、国土、规划、财政、环保等相关部门,重点就项目建设、土地供应和区域规划等进行协调和部署,优化工作流程、缩短审批时间,确保保障房这项最大的民生项目早日全面完工。
包河区民生工程实施逐步形成了以“制度保障、阳光操作、调度督查、考核奖惩”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流程”。仅2010年,该区新制定和修订民生工程配套方案和制度就多达24个,多项制度为该市首创。2011年,包河区全面推行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资金报账制、竣工验收制“六制”管理,并首次将代建单位纳入考核范围。与此同时,该区摸索、建立面向社会的监督机制,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民生工程工作开展经常性调研、检查乃至暗访。此外,还将群众推选的11名民生工程义务监督员与项目牵头部门相包联,每一名民生义务监督员直接与项目单位对接,确保民生工程的实施更公开透明。
从制度保障到考核奖惩,各个工作环节环环相扣,有如一个民生服务流水线。“民生服务更规范更周到,政府给我们的实惠更加有保障了,我们也更加安心了。”有群众这样说。(左莉 黄晓玲)
信息来源:新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