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从严治党“严”在哪儿

访问次数: 1235                        发布时间:2012-12-10

[字体: ]

关注“八项规定”系列之三

周继坚

    中共中央政治局4日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八项规定”条款之细致,措辞之严厉,彰显了中央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

    “八项规定”直指当前党政干部中存在的不良作风。现实中,确有一些干部搞调查研究走马观花、不求甚解;一些单位乐于开大会,往往是台上长篇大论,台下昏昏欲睡;一些地方盛行接待之风,甚至一个市、一个县的领导到乡镇调研,也动辄刊发大篇幅的新闻报道。这些作派和吹捧,领导干部自己“心安理得”,人民群众却十分反感。

    人们常说,“干部干部,先干一步”,讲的是干部要有带头意识,要有实干精神。然而,现实中一些干部藏身于文山会海、往来于高接远送,“忙”得沉不下心来搞调查研究,“忙”得没有时间跟群众见面说话,忙得要靠“悬浮照”来“视察工作”,娇贵得自己在台上安坐,而让孩子们在风雨中苦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带来权力的幻觉,将领导干部捧得越高,他们离人民群众就越远,最终也会摔得越重。

    八项规定”就干部作风建设提出了硬性要求,极具针对性。规定要求干部“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力倡求真务实;规定要求“不开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会”、“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对干部会风、文风提出了十分具体的要求。“八项规定”涉及的方方面面,对于那些不良作派无疑是当头棒喝。可以说,以“八项规定”从严治党,严就严在直面问题,严就严在措施具体,严就严在针锋相对。

    中央再提改进工作作风和密切联系群众,就是因为一些干部工作不务实,脱离群众太多。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从六十多年前警示全党的“两个务必”,到今天从严治党的“八项规定”,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对权力保持清醒认识,对人民群众满怀深厚的感情。历史也一再证明,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亮相”时,就告诫“全党必须警醒起来”,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是基于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认识,提出的新的时代命题。党的干部队伍作风如何,不仅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如期实现,更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成真。当前,以“八项规定”推进作风建设,就是要加强党的组织纪律性,加强党在新时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使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共同奋斗。

    中央要求,“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不久前,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就没有清道封路。中央领导同志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遵守“八项规定”带了个好头,各级党员干部应当从严律己、大步跟上。

 

相关链接:

 

新华网评:抓作风,自上而下最有力

关注“八项规定”系列之二

王甘武

    作风关乎人心向背,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一致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对于保持良好的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闻之令人振奋。

    作风反映理念,作风连着民心。可以说,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群众观、权力观、政绩观,就会表现出怎样的工作作风。把人民置于心中最高位置,就不会心存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优越,就会放低身段,拉近距离,甘愿做为人民服务的孺子牛;始终不忘手中的权力来自哪里、为谁服务,就能克己奉公,不谋私利,自觉抵制权力的腐蚀;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施政最高目标,就能拥有求真务实的平常心态,不急功近利,不急于求成,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实事,干出经得起时间和人民考验的政绩。

    不可否认,现在条件好了,但讲究排场、追求享受、喜好奢侈的不良风气也有所抬头。特别是少数干部作风漂浮、生活腐化,不仅严重损害了党在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而且往往就是从坏作风开始,在不知不觉中走向腐败、走向堕落,给党的事业、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失。只有采取有力措施下决心改进作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员干部才能对得起人民的养育,不负人民重托。

    改进作风,领导干部责无旁贷。正所谓“上行下效”。一个单位、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的作风如何,至关重要。作为负责人、领头羊,领导干部作风扎实,不好排场,轻车简从,密切联系群众,往往就能形成作风优良的“小气候”。反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只会助长不良作风,恶化风清气正的“小环境”。这次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不仅就加强调查研究、克服形式主义、改进会风文风、厉行勤俭节约等事项提出具体要求,并制定了检查执行情况的措施,而且特别强调,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要带头执行规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央率先垂范,必将产生一级带动一级的强大推力,取得改进作风的实效。

    必须看到,改进作风,既不会一蹴而就,也难以一劳永逸,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级党员干部都要对照“八项规定”严格自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把监督执行本规定作为改进党风政风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只有牢记宗旨,不忘使命,始终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把事业之根扎在人民的沃壤,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我们就能以良好的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的拥护,夯实执政之基,取得令人民满意的政绩。

 

新华网评:八项规定,一次动真格的重大决定

关注“八项规定”系列评论之一

吴定平

    中共中央政治局124召开会议,一致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规定所涉范围之广、内容之细,彰显力度之大、决心之坚,在网上引起强烈的反响,让人感觉非常“带劲”、“给力”。

    这种“带劲”、“给力”体现在规定本身。细览这八项规定,如强调改进调查研究,“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等等,不仅具体详细,具有很强的量化性,而且便于监督和实行。

    不过,这种“给力”、“带劲”,更体现在这是一次“动真格”的重大决定。与以往中央要求改变工作作风的文件不同,这次针对的不是普通领导干部,而是中央政治局委员自己。会议强调,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这种具有宣告式的政治表白,彰显的不仅是执政党的坚强意志,是对人民的郑重承诺,更是一种“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巨大勇气和魄力。

    改革需要有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但有时更需要有“自上而下”推动的胆略和魄力。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样需要有从最高层自上而下的推动力。“打铁还需自身硬”。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影响。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这也使这些规定更具主导力、执行力和持久力。

    每一项重大政策规定的制定出台,都有着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动因。中央此次在如此高规格会议上一致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不仅仅是对强大民意的尊重与顺应,还源自一个执政党在新形势下对所面临风险挑战的清醒认识,源自一个执政党勇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的高度自信,更源自一个执政党“对民族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党负责”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党的十八大结束至今,还不到一个月时间。然而从各种会议和讲话中传递出来的信号却鼓舞人心,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工作开局伊始,就令中国社会耳目为之一新,更激起我们更多的期盼、更大的信心和更强的前行动力。

 

信息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