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吹响改进作风的新号角

访问次数: 1152                        发布时间:2013-01-09

[字体: ]

    我省近年来开展的“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保持党的纯洁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一个重要旨归就是强化作风建设。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30条”,吹响了改进作风的新号角——

打一场“自我革命”的硬仗

 

【编者的话】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实际行动向全党发出的转变作风、改进党风的号召,显示出对人民群众期待的尊重和回应。多年来,我省不断开展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党中央的八项规定,必将极大推动我省进一步革除积弊,正本清源,有力地促进党风政风的持续改进和党群干群关系的日益密切。

改作风,不仅是党员干部行为上的一次校正,也是在思想认识和利益分配上的一次自我革命。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巨大的决心和勇气自觉践行八项规定,不负人民和时代的期望。

 

透视顽症——

“作风病”的现象与危害

  去年12月初,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公检法部门舍近求远,到数百公里外的黄山景区五星级酒店内开会,入住的标间价近500元一天,餐价也达到了每桌千元以上。

  如此奢侈会议经网友发帖曝光不久,芜湖市即召开紧急会议,并成立调查组严查。日前,芜湖市相关部门已经出台处理意见,责成相关责任人作出检查,并在全市通报批评,会议所有费用由参会人员个人承担。

  会风是机关作风体现之一,不仅影响到群众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便捷、高效的维护,也关涉到党和政府良好形象的树立。同收受贿赂、渎职腐败比起来,机关作风问题似乎显得份量不重,不大引起重视。其实不然,干部作风散漫看似小毛病,却是大错误的开端,不可不查,不可不防。

  事实上,群众对种种作风病早已诟病。铺张浪费、庸懒散漫、夸夸其谈、形式主义更是这一形象的行为表征。具体来说,若给这种形象画像,它便呈现出种种面貌:喜好于在办公室,不肯深入调研,对基层情况一知半解;走基层蜻蜓点水,习惯于车子一转、隔窗看花,不愿下马探花;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层层传达,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好的作风体现在踏踏实实干事创业上,体现在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上。多年来,我省持续推进党政机关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效果。近年来,我省相继开展的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保持党的纯洁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加强事关党的形象、人心向背的机关作风建设。但是,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群众深恶痛绝的作风病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思考一】机关作风要得到人民群众的好评,必须高标准、严要求。要勇于革自己的命,削手中的权,切实改进不良风气,用心服务基层,只有全力消除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现象,才能算真正回应了人民的期待,才能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抓住“牛鼻子”——

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

  干部要和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要和群众一起摸爬滚打,培养起深厚的感情。去年9月中旬,省委部署开展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通过省、市、县、乡、村五级党组织书记自觉带头,带动全省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

  大走访搭建了干群常来常往的连心桥。活动中,各类领导干部共走访271万户。省、市共修改完善制度规定1981项,省、市、县共收集梳理问题8.3万个,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凝聚起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总结运用在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各地探索建立健全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党组织向党员群众和上级党组织承诺,党员向党组织和群众承诺双向承诺制在基层风生水起,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踊跃承诺,积极兑诺,为群众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帮助。谋好发展、办好实事。每轮承诺之前,党员干部通过进村入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把基层需要和群众需求作为承诺重点,构建以长远承诺为基础、年度承诺为主体、即时承诺为补充的三位一体承诺新模式。

  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各级机关特别是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创新服务形式,改进政风行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打造真情为民的优质服务品牌。

【思考二】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面临新挑战。在少数干部身上,科技发达了,同群众的沟通反而少了;交通便捷了,与群众的距离反而远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就是拜人民为师,把群众放心上,不断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形成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实现“落地生根”——

构建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

  12月初,中央政治局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既表达出我们党从严治党的决心和力度,也以实际行动向全党发出了转变作风、改进党风的号召。

  八项规定要落地生根,必须建立长效机制。 125,省委常委会专门研究贯彻落实意见,要求把八项规定当作转变作风的标杆,以自身的示范表率带动八项规定的有效执行,充分运用我省深化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长效机制、加强群众工作意见、克服三多规定等经验做法。 1227,省委常委会通过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30条具体要求,着力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文件简报,改进新闻报道。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作风建设。针对文山会海等机关痼疾,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去年出台意见,从制度上控制会议文件和领导同志事务性活动,提倡少开会、开短会、行短文,为会议和文件瘦身。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省性会议比去年同期减少3%,全省性文件数量减少15%;审批项目效率提高约51.2%

  一些行之有效的创新之举在各地各单位施行。省纪委、监察厅出台健全完善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制度,在农村、街道、企业和学校等建立联系点,实施结对帮扶制度,推动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常态化,拓展联系服务群众的途径,拓宽群众了解和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渠道。着眼推进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省委组织部在全省组织系统实行集中驻点走访、接访下访、部风调查评议等十项制度,推进服务组工、开放组工、满意组工建设。

  【思考三】转作风,措施执行到位才有效。以往也有过削减文山会海等政策规定出台,但效果并不持久,根源还在于没能认真执行、持久落实。党的作风要改进,必须从最高层一直改到基层。同时,还应当大力推动党务、政务公开,设计具有执行力的追责机制,进一步发挥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的作用,确保转作风落到实处。(黄永礼)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