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进校园、合唱入殿堂,各大演出机构启动的春季演出季
不约而同地推广高雅艺术,希望在带给大众欢乐的同时普及艺术教育——
“五线谱”奏响欢乐颂
电影《悲惨世界》将庄严隆重的歌剧表演搬进了银幕,既借力音乐破了文艺片不受待见的魔咒,又树立了歌剧艺术的平民形象,引得众人侧目。诸如舞台歌剧能否普及大众,高雅艺术能否惠及全民的讨论,在这个3月,真是一个抢镜头的话题。
3月初,安徽乐团在艺术剧场以“沙龙”的形式首演经典歌剧,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观众不陌生,歌剧《茶花女》中的《饮酒歌》,更是家喻户晓,一曲曲经典本色亮相,将音乐会推向高潮。乐团负责人看好这个艺术沙龙,首演完毕,他们即与省内多所大中专院校签订了10份合作协议。虽然说每年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是乐团的必修课,是高校学子的选修课,但演奏家和歌唱家们总是期望带给年轻观众们更新的艺术元素、更本真的艺术魅力,唤起他们对音乐的热情。今年5月,省歌舞剧院的歌剧沙龙还将引入省外知名专业演员,并利用现有资源开发表演中国歌剧曲目,乐团负责人自信地说,无论是西方经典,还是中国原创,只要有长效平台,《洪湖赤卫队》、《白毛女》这样的经典,何尝不能引起新生代的共鸣?
3月份以来,为古典音乐、高雅艺术的推广主动出击的还有一些大型剧院和民营演出机构。合肥大剧院
高雅艺术主动走进大学生,逐渐成为一个惯例。以安徽乐团为例,去年共有20多场演出面向大学生。多次观看演出的中科大学生小邓认为,大学生需要接受艺术素养的熏陶,音乐会往往在展示高雅艺术的同时,也对大家进行音乐知识的传授。“我们喜欢这支曲子,从而愿意去了解什么是序曲,什么是咏叹调这些基本知识。”高雅艺术走近普通百姓,或许是一个新的征途,以交响乐、民乐、歌剧等形式出现的舞台表演,经得起认真听,细细品。从满足于耳熟能详到愿意亲力亲为,一批热爱高雅艺术的市民已经主动参与其中。有关人士表示,演出团体、演出场地、演出经纪、观众的共同协作,将是今后推广高雅艺术的路径。
文化消费热潮来袭,市民近距离接触高规格、高品质文化艺术的机会越来越多。据悉,国家大剧院自2011年开始在北京中小学校建立“歌剧兴趣培养基地”,基地学校以低折扣享受大剧院高品质的歌剧演出,并得到艺术普及教育方面的扶持。如今,这样的基地学校近150所。今年,广州大剧院更是将歌剧盛宴作为重磅演出,并由原来的一年一部增加至“双歌剧”。上海大剧院今年3月4日至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