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今年有望看病“一卡通”

访问次数: 1047                        发布时间:2013-03-28

[字体: ]

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也将实现共享

 

数说未来

  截至2012年底,合肥市每千人口床位5.23张,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7.61岁。

  到2017年,合肥市居民期望寿命将超过80岁,婴儿死亡率控制在7.8‰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9.5‰以下,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5/10万以下,住院分娩率城市达100%,农村达95%以上。全市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执业护士数量保持在2.5人以上。

  看病自掏腰包比例能不能继续降低、到大医院看病能不能少排队、到社区看病能不能更方便……面对居民不断提升的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需求,合肥市卫生部门将如何应对? 3月27,在合肥市卫生和药监工作会议上,该市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张晓庆对热点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而且表示,今年及未来五年,仍然要着力破解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顽疾。

  【医药改革】全市老百姓看病“一卡通”

  公立医院逐步取消以药养医机制,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竞争性用人机制、激励性分配制度、优化内部运行管理。

  成立县级医院管理委员会,作为县级医院管理的决策机构,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立“医管办”;提升县域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确保每个县至少有一所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

  完成以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为核心的区域卫生平台建设,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数字化医院建设和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 2013年,将实现合肥市市属医院、县级医院、市妇幼保健所、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以及县级卫生信息数据中心与市级平台的联网,实现与省级平台的对接。争取在市级范围内,实现老百姓看病“一卡通”。

  【农村医疗】三年后新农合自付比低于45%

  未来继续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今年,继续提高新农合住院实际报销比例,力争实现平均实际补偿比达到60%的目标。到2017年,新农合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个人支出比例不超过45%

  【城市就医】适时开设夜间门诊缓解看病难

  在城市里,继续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引导卫生专业人员合理流动,让患者在小医院也能享受到大医院的专家服务。为了让患者看病少排队,推进预约门诊服务,为患者预约提供便利,逐步提高预约挂号占门诊挂号,尤其是专家门诊号的比例。各医疗单位还要结合自身业务特点,适时开设夜间门诊。

  今年,合肥市还将完成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各10000人,为150007岁以下儿童提供先天性心脏病筛查。

  【民营医院】今年或增一家三级民营医院

  合肥市民营医院的规划是“一环以内不增设,两环之间抓特色,二环以外促发展”,公私互补,错位发展,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鼓励社会资本在新区投入优质卫生资源,特别是康复、护理院等,逐步推进高端医疗服务,力争在年底前引进民间资本筹建一所三级民营专科医院。(张仁杰、张永)

 

    信息来源:安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