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个央企在皖项目完成投资5600亿元, 2169个民企在皖项目开工93%
记者
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合作深入开展。仅2012年就签约项目45个、投资规模1462.92亿元,分别是2011年度的1.56倍和2.5倍,占当年新签约项目投资规模的27.6%;当年新开工建设项目37个、投资规模1123.69亿元,分别是2011年度的1.16倍和1.78倍。这些项目的陆续投产、见效,有力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产业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与央企合作发展已产生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截至2012年底,全省与央企合作发展累计竣工项目169个,投资规模1335.47亿元,累计实现新增营业收入606.15亿元、利润31.61亿元、税收37.13亿元、就业人员15792人。
省国资委负责人表示,今年的工作目标已确定,新签约、新开工、当年实际完成投资、新竣工的年度目标任务分别是3000亿元、3000亿元、2000亿元和1000亿元。下一步对已签合同项目抓落地、抓进度、抓投产;对签约的协议和意向项目抓转化、抓跟进,早日促其转化成合同项目并尽早开工。同时,将紧紧围绕我省重点发展产业、重要骨干企业快速发展和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优等方面,继续谋划和推介一批有基础、有优势、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重大合作发展项目。(吴量亮)
加强与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合作,是我省顺应产业转移趋势,着眼开放发展大局,打造央企和民企在安徽合作发展中“双轮驱动”格局的重要战略部署。2010年8月,省委、省政府谋划了省与全国知名民企合作发展活动,在当年12月召开的合作发展会议上,我省与全国知名民企签约合同、协议、意向合作发展项目共3615个,项目落地进展顺利。截至今年2月底,在2169个签约合同项目中,工业项目开工1454个;农业及农业产业化项目开工75个;文化及旅游业项目开工57个;城市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工153个;服务业项目开工273个。
在推进合作发展中,各地除对合同项目积极协调服务,让其尽早开工、尽早达产、尽早见效外,还强化梯次推进,积极深入协议、意向项目衔接,主动进行深度接触与洽谈,成功将一批协议、意向项目转化为合同项目。截至今年2月底,1446个签约协议、意向项目中有800个转化为合同项目,转化率达55%。(吴量亮)
借“外力”强“内功”
近年来,我省经济保持健康平稳较快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效益显现,这是全省上下科学发展,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实施创新驱动等一揽子战略决策的结果,其中也离不开与央企、与全国知名民企合作发展这一“外力”。
推进与央企、与全国知名民企合作发展,是产业、企业强“内功”的一条有效途径。目前,全国已有19个省市与国务院国资委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我省如何在激烈竞争中赢得先机?
拿与央企合作发展来说,这就需要加强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央企发展战略、主业发展方向,特别是对央企结构调整新动向的研究。今年工信部、财政部、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我们要据此认真研究、谋划与央企合作发展的相关工作。与知名民企合作也是同理,知己知彼,方能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提高合作质量,不断地拓展和延伸互利共赢空间。
在推进与各方合作发展中,要打好“增量”牌,做好“存量”文章,还需要我们立足双方共同需求,找准合作结合点和切入点,抓住扩大合作的“基本点”。要围绕产业链条和关联度,深入谋划一批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有利于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合作项目,积极向央企、向知名民企推介,着力引进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项目,拉长拉宽拉高产业链条,促进调结构、稳增长。
推进与央企、与全国知名民企的合作发展,是省委、省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确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也是我省扩大开放合作的两个靓丽品牌。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它作为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重要抓手,优化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主动全面加强对接,善借“外力”强“内功”,让全省经济从与央企、知名民企的合作发展中汲取更多的养分茁壮成长。(安徽日报评论员)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