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城市群2012年生产总值已经突破6万亿元。目前,城市群基础设施一体化上率先突破,签订了综合交通运输示范区建设合作意向书,至2012年底,已经打通13条省际间“断头”公路。产业一体化迅速起步,正在着手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并在农业产业化、科技创新、文化产业方面推进合作。市场一体化扎实推进,在商贸流通、对外贸易、口岸通关、市场监管等方面加强对接。民生社会事业一体化全面开展,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跨省结算、疾病联防联控、高校联合办学等方面取得实质性合作成果。
目前,四省已联合向国务院上报了加快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请示,力争早日纳入国家规划,并将以五大重点领域合作为突破,着力推动一体化进程。在共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上,将形成沿江及武汉—合肥、南昌—合肥等五大城镇化主轴,打造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上,将以交通、水利、能源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对接为重点,合力构建区域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加速形成主要城市间“1小时城际交通圈”和至周边城市的“2小时交通圈”。在产业合作上,将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在跨省域兼并重组、壮大龙头企业、扩大相互投资等方面加强协作与配套,建立以产业链为基础的对接机制,提升区域产业整体竞争力。在加快生态环保建设上,将以水环境保护为重点,在长江、洞庭湖、鄱阳湖等重点水域共同加强河流湖泊治理,提高跨流域环境污染处置能力,提高生态保障能力。在推进市场一体化上,发挥长江中游城市群在国内市场的独特区域优势,推进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自由流动,引导产业合理集聚转移,相互开放内贸市场,构建区域性统一大市场。(记者胡旭)
相关信息:
市长“圆桌会”
两会期间4市市长畅谈长江中游城市群
据江淮晨报报道,
湖北·武汉
四城市要领好“集体舞”、当好“服务员”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市长 唐良智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的‘龙腰’,龙腰强壮,舞龙才精彩。”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市长唐良智这样形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地位”。
唐良智说,如果把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比作一场集体舞的话,大家一起共舞,才能把城市群建设好。“跳好这场集体舞,四省会城市首先要做好‘领舞者’,然后是当好‘服务员’。”
长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皖江城市带为主体,唐良智表示,长沙、合肥、南昌、武汉既是四省省会城市,也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中心城市,理应承担起引领者、带动者的重任。
唐良智表示,眼下,四个城市群以全国3.7%的国土面积,创造了我国10.6%的GDP,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潜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
湖南·长沙
四城市应扬长避短、错位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长沙市市长 张剑飞
作为“武汉共识”的签署人之一,全国人大代表、长沙市市长张剑飞认为,长江将湘、鄂、皖、赣4省连在一起,在地域上是一衣带水,文化上则是一脉相承。长沙、合肥、南昌、武汉4座城市的合作发展,将使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规划与前途更明朗,最后带来的将是中部的共同发展。
张剑飞认为,4座城市有各自的特点,比如武汉的钢铁、装备制造、光电子产业发达;长沙侧重于工程机械、新材料;南昌发展光电光伏、大飞机及零部件;合肥则侧重家电、化工及新型建材等。4座城市应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有效对接,避免盲目扩大规模、重复生产,应当扬长避短,形成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格局,使4座城市成为长江中游绚丽多姿、各具魅力的“4朵金花”。
安徽·合肥
中部“四兄弟”做好“加减法”
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长 张庆军
“一个四缸的发动机一定会让中国这辆跑车跑得更快、更稳。”谈到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未来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长张庆军在京接受采访时这样形容。
张庆军表示,长沙、合肥、南昌、武汉4市在“行政壁垒”方面要做“减法”,在科教、产业、市场、品牌等方面要做“加法”,在竞争中开展更高层次的合作。
做“减法”:
“就从最简单的高速公路收费说起。”张庆军举例,现在的信息技术完全可以实现“一卡通”,车辆在高速公路行驶实现“不停车收费”,“这有什么好处呢?至少少一次停车,少一次启动,减少了汽油燃烧,减少了废气排放。”
再比如,“我们完全可以做到一地审批,四省有效。”张庆军解释,“湖北批完了以后到安徽,也视同有效。江西批完了以后到湖南,视同有效。”还有认证方面,也可以做到“一省认证,大家共同认可。”
“圈中”或可实现“异地养老”
在未来“圈中”生活里,张庆军提到不少“无障碍”的设想。
他说,在长江中游城市群这样一个大范围内,完全做到区域一体化,可能有一定难度,“但是,我想信息的沟通应该可以做到无障碍。比如,几大城市间区号不一定要统一,但是可以实现无障碍交流。”
“再就是异地的社保互转,能做到这一点,将非常有利于劳动力合理流动。比如,可以在合肥交社保,在异地养老。”张庆军说,这一点在长三角地区已经实现,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也可以做到。
“再比如说旅游一卡通问题,将让老百姓出游非常方便,这也完全可以做到。”张庆军说,这样的尝试可以先从中部四个省会城市做起,在积累了好的经验之后再向四个省其他城市扩大。
做“加法”四市创造1+1+1+1>4效果
“合肥呢,就是合则肥,合则兴,合则发。”张庆军说,从“合肥”这两个字就可以看出对合作的态度和对开放的渴望。
张庆军说,合肥较早加入长三角,尝到了“开放”和“合作”的甜头,“加入长江中游城市群,我们更加期待着为四省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创造出一个更大的空间和更好的平台。”
“比如四省市可实现市场一体化、共同进行科研项目攻关;再比如四省市联手共同治长江,因为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水环境的治理是我们共同的课题。”张庆军说,四个城市乃至四个省份有不少可以做“加法”的领域。
“四缸发动机”让中国跑得更快更稳
张庆军表示,四个城市在合作的过程中虽然也存在竞争,但通过竞争更能形成一种高层次的合作,“这种合作和我们单纯的闭门发展相比,可能层次会更高。”
记者请张庆军用一句话来形容长江中游城市群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张庆军说:“一个四缸的发动机一定让中国这辆跑车跑得更快、更稳。”
江西·南昌
四城变同城将颠覆现在的空间概念
全国人大代表、南昌市市长 陈俊卿
“国家空间规划有五大城市群,钻石的中间就是我们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土地面积、空间都比其他几个城市群大。”陈俊卿认为,发展的空间也更大。
长江中游城市群怎样结合得更加紧密?陈俊卿认为,首先要重视。若有中央政策、项目支持,资源就会集合到中部地区,企业也会来投资。
第二步,就要在城市群之间织就一个便捷、快速的交通网络。陈俊卿举了个例子,早上在武汉吃豆皮,登黄鹤楼,然后到武昌站坐不到1小时的火车来长沙,在岳麓书院领略文化魅力,中午尝过湖南臭豆腐后赶往南昌,登上滕王阁,领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再赶到合肥,兴许晚上还能来得及看场电影。“如果高铁都通了,这个便捷的‘中部梦’就能实现。”
“武汉共识”中4市11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其中包括旅游一卡通等合作意向。陈俊卿说,现在已经达成了共识,目标就是“四城变同城,完全颠覆现在的空间概念。”高铁方面,武汉到九江高铁已在计划中,“现在在加快推进九江到合肥这条高铁”。(中安在线)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