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在采访宿松县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时了解到,试验区运行三年来,除了在土地、税收上有一定的政策外,上级政府没有开过“小灶”,在公共投入上和别的地区一视同仁。
试验区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不是没有向政府要过投资。但是,政府的答复很干脆:没钱,有钱也不会给;并告诉他们: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的目的不是用钱堆出一个只能供领导参观的盆景,而是要通过改革和思想解放,成为发展新农村的试验田。只有依靠自身探索,而不是上级帮助,在试验田里得出的经验,才有可能成为可供普遍推广的经验,成为建设新农村的样板。
实行工业向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模式,盘活土地资源,从而形成一套依靠本地内生发展动力推动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三年来,宿松县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丢掉“等、靠、要”的思想,依靠改革和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试验之路,确实为周边地区的发展提供了经验。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的各种试验、试点、典型都出现过只重经济投入、忽视政策投入的现象。试验、试点最后变成了由大量资金堆砌起来的“盆景”。盆景固然好看,却不可学、不可复制,不能发展为成片的“风景”。这种试点、典型,与当初的出发点背道而驰。
栽盆景,更要造风景。宿松县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试出了统筹发展的新路径,也试出了求真务实的新思路。(胡劲松)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