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经济圈城市党政领导第四次会商会今精彩启幕
据合肥日报报道,阳春四月,文都桐城,书香四溢。今天下午,合肥经济圈城市党政领导第四次会商会将在桐城开幕,五市县党政领导齐聚一堂,纵论区域合作共赢。
作为会商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昨天下午,合肥经济圈城市党政领导第四次会商会议新闻发布会在桐城召开,就经济圈建设等相关情况进行发布。据悉,此次会议以“文化互融·区域联动·合作共赢”为主题,按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新闻宣传暨文化旅游合作、产业合作、人才交流培训4个专题推进合作共建。
区域合作共建成果丰硕
文化互融,区域联动,合作共赢。做过“加减法”的合肥经济圈,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踏上区域融合发展之途。据介绍,新的合肥经济圈范围包括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桐城市、定远县,总面积36519平方公里,总人口1836万人。当前,各项合作共建项目正稳步推进。
时至今日,交通1小时通勤圈离广大市民不再遥远。目前,炎刘至吴山公路(长丰段)、小庙至炎刘公路、合九公路淮南段、206国道合安段、合六南通道、312国道改建工程、203国道六淮段、徽州大道南延(桐城段)、合六城际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正扎实推进。
去年5月19日,合肥与桐城旅游直通车正式开通,这意味两座城市之间旅游一体化进程向前迈了一大步。不仅是合肥与桐城,各成员单位正在重点研究联合开发圈内旅游资源,打造圈内旅游精品线路,力争实现旅游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及品牌互用。
对外联合招商同步推进。各成员单位已编印《合肥经济圈投资指南》,充分整合圈内招商资源,推进一体化招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圈联合招商、组团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整体合力不断增强。
合肥成辐射带动“火车头”
带动周边,服务全省,影响全国。短短几年时间,合肥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从概念走向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2年,合肥经济圈四市一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164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占到全省的1/3以上。可以说,合肥经济圈已经成为安徽加速崛起的重要引擎。
推进合肥经济圈一体化进程,作为核心城市的合肥,应该发挥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我们将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以一体化发展为核心,共同把合肥经济圈建设推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合肥经济圈承担着引领安徽崛起的重任,必将获得国家更多政策支持。
与此同时,省委、省政府全面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合肥经济圈正加速形成政策叠加优势。拥有了多重政策优势的合肥经济圈,将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分工协作、市场体系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推进一体化进程。
撬动中部崛起的核心增长极
抱团发力,方能走得更远。在区域经济发展方兴未艾的今天,合肥经济圈的明天走向哪里?对自己的战略定位该如何研判?
合肥经济圈不仅要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面向中西部的重要门户,更要将自身打造成为撬动安徽乃至中部崛起的核心增长极。“各成员应该在区域范围内优化配置各类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升区域整体实力,成为安徽乃至中部崛起的核心增长极。”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到2015年,合肥经济圈生产总值达988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GDP占全省比重40%以上,力争达到44%;
到2015年,合肥经济圈城镇化率达到59%。城乡协调互动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
到2020年,经济圈整体实力大幅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创新能力走在全国前列,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成为全国重要的大城市群;
……
一组组数据即将见证合肥经济圈更加辉煌的明天!(许超众)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