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家庭农场

访问次数: 1067                        发布时间:2013-04-18

[字体: ]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发展家庭农场,然而,作为新鲜事物,家庭农场面临发展规模、运作模式、如何扶持等难题——

三问家庭农场

 

多大规模较合适

  春节以来,天长市明文家庭农场负责人刘明文一直很忙碌:3000多亩小麦需要清理积水、化学除草、追肥;购买水稻种子、尿素;维修保养农业机械;260亩蔬菜和草莓进入收获、采摘期;200亩制种基地加紧生产。 “成立家庭农场,原来松散的合作社变成了正规的市场主体和实体,产权明晰了,信誉度提高了,贷款相对容易,但这几千亩地要经营好可不简单啊!”刘明文对记者说。

  明文家庭农场前身是天长市芦龙农事服务合作社,去年初领取了家庭农场营业执照,由刘明文夫妻俩控股经营。目前,该农场仅机械投入就达200万元,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缺乏导致用工成本加大,加上土地承包费用、农资涨价等因素,每亩地净收益只有300元左右。

  “全市耕地流转面积已有24万亩,被600多个农业大户、合作社和市场主体经营着,他们构成了未来家庭农场的雏形。 ”据天长市农委党组成员、农经站站长房华玄介绍,农业自然风险大,比较效益低,一些大户和合作社还普遍存在管理水平低、市场信息不灵、盲目扩张规模、重复购置机械、不搞成本核算等弊病,他们中有三分之一亏本、三分之一保本、三分之一盈利。控制家庭农场规模,提升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水平是发展家庭农场首先要考虑的。天长市通过调研、与大户座谈讨论,最终确定流转面积在200亩以上、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有技术、懂管理,讲诚信,连续几年经营较好的种植大户,作为登记家庭农场的基本条件。去年31日受理家庭农场注册登记以来,天长市已发放营业执照80多个,性质为个人独资企业。“这些家庭农场主要有家族型、联户型、村干部联合型三种形式,家族型占一半左右。 ”房华玄告诉记者。

  如何运作更有效

  31,天长市200多个农业种养殖大户、农业企业、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齐聚一堂,接受为期3天的培训,由农委干部、农技人员及部分家庭农场主为他们讲授田间管理、企业经营、素质提升等方面内容。 “家庭农场不是灵丹妙药,如果成立后在运作上没有好的营利模式,跟以前大户、合作社一样,只是多了一个营业执照,那也不会产生效益的。 ”大地联合社副理事长姜金富说。

  去年5月底,友邻家庭农场负责人宣有林牵头,成立了天长市大地农业合作社联合社,下设职业农民服务中心、建立职业农民网站,为社员提供团购联销、资金互助及技术、信息、培训等服务,让大户、农业企业、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抱团闯市场,提升竞争力。目前,联合社有成员208个,其中核心成员35个,所有成员流转的耕地面积占全市全部流转面积近90%

  “拿采购稻种来说,由联合社出面和种业公司谈,每斤稻种比市场价低5元钱。 ”姜金富一边拿着计划表为成员登记购种量,一边说。去年,联合社统一采购种子、肥料、农药,为成员节约成本15%左右,仅秋季团购肥料和麦种就节本100多万元。

  除了农资采购,联合社在农产品联销、资源配置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无处不在。仁和集镇家庭农场主高金海,在联合社建议下,调整种植结构,种植粳稻500亩、糯稻300亩,并与粮食加工企业签订订单生产合同,每斤粮食价格比市场价高4分到5分钱。通过订单生产,高金海去年增收3万多元,亩均增收40多元。去年秋季,联合社还与有烘干设备的粮食加工企业谈判,签订5万多亩水稻生产订单,生产稻谷5000多万斤,增收220多万元。由于加入了联合社,家庭农场主在种子、秧苗、劳动力等方面可以进行调剂,避免了盲目购置机械造成的资源浪费,弥补了农忙时秧苗、用工的缺口。去年下半年以来,联合社共向成员投放短期互助资金68万元。 “我们的目的是让家庭农场主成本再降一点、单产再增一点、农机利用率再合理一点、农产品销售再好一点、融资再活一点、诚信和综合素质再高一点。 ”姜金富说。

  扶持政策咋着力

  效益低、成本高、融资难、素质不高是家庭农场主普遍面临的问题。有着30多年农业工作经验的姜金富认为,政府应当在土地整理、资金、人才、植保、培训等方面给予扶持。这其中,首要的是土地整理。皖东地处丘陵地区,农业规模经营必须进行土地整理,而政府实施的土地整理项目一般规模较大,对于大多数只流转几百亩地的小型家庭农场来说,急切盼望政府能补贴家庭农场主,让他们自行进行土地整理。

  对于融资,发展蔬菜大棚的家庭农场主项永祥深有感触:“目前农业大户只能在农信社贷款,而且要3户至5户联保,最多贷10万元。贷款时不仅夫妻双方要带着结婚证到场,担保人也要夫妻俩都到场,手续繁琐。 ”虽然加入了农业合作社联合社,但家庭农场主毛世荣仍然感到资金是个大问题:“前期投入很大,尤其在集中采购生产资料和农机具时,资金常周转不过来,只能依靠互助,借个几万块钱,但这远远不够。 ”在人力方面,目前职业农民已断层,天长市从事农业劳动的40岁以下的劳动力仅占20%。姜金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政府能在政策上鼓励青年农民、农业专业的大学生领办家庭农场,并效仿行政村配备大学生村官,为上规模的家庭农场配备大学生。同时,国家应加大农业、植保机械方面研发力度,用质量好、效率高的机械取代传统机械。“政府往往在农业技术方面投入较多,对农民素质提升关注的较少,随着家庭农场主的不断涌现,政府需要加大职业农民的素质培训,让职业农民有质的变化。”姜金富说。(记者罗宝)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