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放权”“管事”折射怎样的执政新思维

访问次数: 1395                        发布时间:2013-05-20

[字体: ]

“简政放权”系列评论之三

唐 韬

    国务院13日上午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动员部署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讲话。他强调,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和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把政府工作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

    一句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折射出新一届政府的执政新思维。当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民众对政府放权并做好服务者的呼声也越发强烈,政府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政府不可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政府角色的正确定位,会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让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更具活力。

    仔细分析,放权管事之间有相互促进的关系。权力下放了,让市场主体和社会个体拥有更多的权利来决定自身发展的方向、来把控自身发展的前途和命运。让市场主体和社会个体拥有更多的管事机会,让他们在经济的大浪潮中去接受洗礼,这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放权不等于失权,更不等于弃权。在社会主义的经济浪潮中,客观的市场价值规律我们必须遵循,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也不能丧失、政府对经济发展服务员的定位不可缺位。让市场主体管事,是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之上的按章办事,不是胡干、蛮干、瞎干。政府的放权并不是打开决堤的洪水,是有理有节的逐步推进,放权的程度、放权的范围、放权的对象均应装进制度的笼子里。

    政府放权而让市场主体管事,这是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有益探索和成功实践。我们要切实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政府计划、控制、约束经济发展的局面,让政府得以抽身而去做更多的服务工作。

    改革永无止境,面对新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政者当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壮士断臂的决心,将我们伟大的改革事业推向深入。通过改革的具体实践,为实现美丽中国梦添砖加瓦!

 

相关链接:

新华网评:政府职能转变,哪些权该“放”?

新华网评:“简政放权”,新一轮改革掷地有声

   

    信息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