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近7年的民生工程,累计投入逾2400亿元,给群众带来了最直接、最现实的实惠——
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是我省今年新增的6项民生工程项目之一。实施近7年的民生工程,搭建起解决民生问题的政策框架,充盈了“和谐社会”的具体内涵,给群众带来了最直接、最现实的实惠。
今年,民生工程将覆盖更多居民,更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注重帮扶困难弱势群体,用更多投入、更科学的建设管理,让百姓生活更美满、幸福。
造福百姓舍得花钱
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财政收入增幅下降,民生支出只增不减
“截至5月底,工程类项目累计拨付182.1亿元。乡镇公办幼儿园开工416个,开工率94.3%。公租房和廉租房开工8.1万套,开工率49.7%。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61个,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81座,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152处,农村危房改造6.1万户……”
省财政厅副厅长陈军表示,民生工程实施已近7年,不仅不能疲惫松懈,反而要加强。今年是民生工程资金拨付、开工速度最快的一年。截至5月底,累计拨付民生工程资金400.9亿元,占年初计划筹资额的66.3%。 3月份,除了农村沼气、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等少数项目因中央计划暂未下达外,其他工程类项目均下达了投资计划。如公共文化场馆开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就业技能培训等项目资金全部提前拨付至市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4个项目资金80%以上已预拨;20个发放或补助到人项目资金,均实行“一卡通”阳光操作,及时足额支付到人。
1月至5月,全省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1452亿元,同比增长11.5%,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近3个百分点。但是,民生支出1232.2亿元,占全部财政支出的80%。作为刚性支出,民生工程资金在年初就打好提前量,预算不留“硬缺口”,确保配套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位。
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预测,下半年财政收入不太可能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但是,民生刚性支出只增不减,民生支出占比只增不降。
群众满意度保持高水平
实施近7年,民生工程从最初12项,增加到33项,年投入从78.4亿元增加到605亿元
今年4月,省统计局出炉民意调查:民生工程绝大多数项目百姓满意度超过80%。调查针对2012年全省民生工程实施情况,采集有效样本4万余户。受益群众多、与群众生活联系紧密的项目知晓度相对较高,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知晓度分别为96.4%、94.4%。受访者对2012年实施的33项民生工程总体满意度为85.2%,这已是居民满意度连续两年保持在85%以上的水平。
6年多来,我省民生工程逐年加大投入。从最初12项,到今天33项,资金投入从78.4亿元增加到605亿元。全省已总计投入资金逾2400亿元,实施了40多个民生工程,从最初解决“生活难、上学难、看病难”问题,提升到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问题,并逐步覆盖农业基础设施、农村文化等领域。
去年10月,我省公开听取民意,向社会各界征集2013年民生工程实施项目。群众选择、专家论证的方式,更贴近实际,民生工程项目更易于接受社会监督,实现阳光操作。今年,我省专门邀请57位在皖基层全国政协委员、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担任特邀监督员,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督,同时,省民生办和省监察厅研究制定民生工程责任落实办法,更加有效地落实省政府每年初与各市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建后管养逐步完善
健全绩效评价机制,民生工程闲置浪费、群众不满意,追究负责人责任
民生工程实施得好不好?用绩效来说话。今年初,省财政厅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出台33项绩效评估办法,从年初预算安排、项目实施到竣工验收、投入运行,做到评价监督全过程,
“评估较差的项目,以及日常管理不规范、完不成年度目标任务或社情民意调查中群众知晓度、满意度较差的项目,报经政府批准后将退出以后年度民生工程实施范围。 ”陈军如是说。
“免费开放后,读者量激增、书刊流通量加大加快、设施设备高负荷运行,更新维护费用提高,补助经费远远不够。 ”桐城市图书馆馆长吴青的苦衷,也是全省很多建成项目尴尬现状的写照。建后管养,正纳入民生工程实施。
据统计,现在全省建成的项目点近50万个,涉及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文化等方面。今年,全省将安排民生工程管养经费9.6亿元,比上年增加2.4亿元,加大投入,强化管理,按照公益性、准公益性、市场化等类型,探索建立分类管养机制,确保民生工程项目持续发挥效益。同时,对民生工程出现闲置浪费、利用率不高、群众不满意等问题的,追究相应责任单位、具体负责人的责任。(记者冯珉)
信息来源:安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