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起病 看得上病 看得好病
安徽勇当医改“先锋官”
据《人民日报》
记者在肥东县采访,发现了这样三个变化。
原先在家“闷”着的农村病人“走”出来了。肥东县人民医院去年参加县级医院改革,今年上半年门诊激增4万人次,增长36.2%,与之相对应的是门诊费用下降了19.2%,人均减少42.60元。
村卫生室内体检和健康保健成为常态。村医除了看病,就是走街串户为村民量血压、测血糖,提供公共卫生服务。 3个月前,梁园镇卫生院到邓岗村为65岁以上老人进行第二季度免费体检,查出七旬老人杨世英有糖尿病。如今,在村医的指导下,老人没吊一瓶水,没吃一粒药,半年多时间,空腹血糖从8.0稳定到了6.1。
镇卫生院高标准急救车即将上岗。
医改,被称为世界性难题,安徽坚定选择“人民利益最大”,努力破除以药养医的老制度,建立公益性的新制度。制定了一条不能逾越的红线——药品必须“零差率”销售。开药没有了利润可图,一般诊疗费用固定了,乱输液、大检查成了医院的赔本买卖。
在村级和乡镇医疗机构改革探索成功经验基础上,2012年底全省县级医院改革全面铺开,148家县级医院悉数参与。仅半年,便实现次均门急诊药品费下降7.3%,次均住院药品费下降17.1%。至此,安徽医改已覆盖全省65%的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惠及数千万城乡百姓。
省市两级公立医院改革,被认为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铺开后,安徽已经开始挺进这片“深水区”,芜湖和马鞍山列入17家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先行先试,成效明显。安徽有关方面表示,争取年底前启动省市两级公立医院改革。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