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规划昨天公布,政府将为民购买部分社会服务;未来常住人口均可在肥享受便民服务
生活上的小事不出社区就能办好,就业培训、医疗卫生等可以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来完成。在昨天的合肥市政府常务会上,合肥市公布了“十二五”期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合肥市市长张庆军表示,便民服务今后要广覆盖,未来将会打破以往的户籍限制。
据悉,合肥市将完善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网络,重点开展居民代办、家政服务、信息咨询、物流配送和再生资源回收等服务,打造居民“十五分钟生活圈”,实现小事不出社区。为改善物业管理服务质量不高的现状,合肥市将建立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联动机制,同时培育扶持志愿者组织提供便民服务,支持社会企业开展微利性便民服务。
但是,一切的服务都靠政府,从人力上难以保障。如果政府出资,购买社会力量来做便民服务,压力就会小很多。根据规划,合肥市也酝酿向市场和社会放权,将更多的社会事务交由社会力量去做。今后,合肥市将逐步在就业培训、医疗卫生、文体教育、社会救助、纠纷调解、公共安全、法律服务等领域逐步设立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要广覆盖,按常住人口计算,今后有户口、有居住证的都要纳入到享受服务的范围。”对于服务的对象,合肥市市长张庆军表示,要打破以前都是户籍人口的限制。
为了更好地利用社会力量,合肥市将放宽社会组织登记管理限制,并降低相关组织开办的资金门槛。对于新登记的公益慈善类和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正常运行1年后,可经民政、财政部门认定,给予2万元的一次性开办补助。对于新登记的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正常运行1年后,经民政、财政部门认定,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开办补助。受委托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普通高校,按专科、本科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30万元和50万元,用于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记者 张晓嵘)
相关新闻
上半年财政支出八成用于民生
记者从昨天召开的合肥市政府常务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合肥市全市财政收入累计完成390.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而在财政支出方面,上半年共支出267.3亿元,其中八成用于民生方面。
据悉,虽然上半年收入总量最大的是增值税,为89.7亿元,但是增幅最大的却是契税。地方各税中,契税完成22.1亿元,增收了12.5亿元,增长率达131%。据悉,这主要是因为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持续回暖,以及受“国五条”政策刺激,3、4月份二手房交易量激增造成的。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合肥市的个人所得税增幅也不小,共计完成了17.4亿元,增加了2.7亿元,增长18.6%。
支出方面,上半年合肥市全市财政支出267.3亿元,其中八成是民生方面的支出。同时“三公”经费和楼堂馆所建设被严控,行政运行支出同比回落了22.5个百分点。民生支出中教育和社会保障占的比重较大。教育支出33.4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5亿元,主要用于社会保险基金、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就业补助、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退休人群等特困群体困难补助等。目前合肥市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每月增加173元,城乡低保等补助标准提高了10%以上。
此外,医疗卫生支出14.4亿元,包括新农合等医疗保障经费、公共卫生经费、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等。住房保障支出12.1亿元,这部分支出下降了16.5%,主要是今年我省下达到合肥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较去年减少了3万套。
47项民生工程将获财政支持
记者从昨天召开的合肥市政府常务会上获悉,下半年合肥市将严控“三公经费”,按照5%压缩一般性支出;同时在铁路运输和邮电通信业两个领域试点营改增。
据介绍,下半年合肥市的经济增长压力较大,而城乡建设等支出在增加。对此,合肥市将严控“三公经费”,按照5%压缩一般性支出,调整用于保障重点支出需求。其中47项市民生工程要优先保障。据了解,下半年合肥市的财政支出中,相当一部分将用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环巢湖生态修复、轨道交通项目配套建设。
此外,合肥市将推进营改增试点扩围。本月初合肥市广播影视业试点已上线运行,下一步合肥市将试点铁路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的营改增试点。
信息来源:新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