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群众文化辅导员杨慧生,今年以来,每周都花半天时间为居民免费提供书画教学。目前,他的学生有14人,其中75岁的老人潘玉霞在他的指导下还自出画册。除此之外,杨慧生还为社区组织用房的设计装修、文化点缀出谋划策,打造了一个“杨慧生艺术工作室——居民喜洋洋”的品牌。霍邱县的罗阳,同样也是一个群众文化辅导员,在今年六安市农村文艺调演过程中,他深入学校、农村、乡镇文化站,辅导近500人(次),和同行们辅导了近30个节目参加文艺调演,其中少儿舞蹈《海阔任鱼跃》参加2013年全省少儿文艺调演荣获表演一等奖、创作一等奖,同时在全国“小荷风采”预选赛(安徽赛区)荣获第一名,并入选全国第七届“小荷风采”决赛。
去年7月,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群众文化辅导员工作,紧接着,
“与普通文化志愿者不同,群众文化辅导员要求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奉献精神。 ”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处长何颂冰介绍,通过加强培训,搭建群众文化辅导员学习平台。我省分5期轮训省暨16市、2个省直管县14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群众文化辅导员代表,培训后授予三级文化辅导员称号。今年4至6月,更是分专业举办舞蹈、美术、音乐三期群众文化辅导员培训班,来自全省各市、县(区)基层200多名群众文化辅导员参加。各市县结合实际,群众文化辅导员的培训体现地域特色。淮南市潘集区文化馆结合地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需要,开设了《花鼓灯艺术理论与实践》、《少儿文艺创作理论与实践》等课程。芜湖县广场舞比较流行,文化馆特意从外地请来专家,对本县所有的广场舞教练进行培训,同时举办经常性比赛,使群众文化辅导员成为活跃群众文化的骨干力量。
群文骨干服务群众有一套。马鞍山市创新机制,从今年4月起,全面开展公益性群众文化辅导预约式配送制服务,各级文化部门立足86个群众文化辅导点,首批推出影视导演策划、晚会策划,舞蹈、声乐、器乐、语言类节目编排,美术、书法、摄影创作、辅导、讲座等12大项40余小项免费辅导的文化项目,供服务对象选择,实行点对点、面对面的上门(集中)服务。舒城县组建农村群众文化辅导员队伍,第一批11人,派送到11个试点乡村,以“驻点联村”方式开展农村文化辅导服务。歙县组织由300多名文化工作者、“五老”人员等组成的群众文化辅导员队伍,在徽杭公路沿线乡镇建立徽杭文化长廊。有特色的文化志愿辅导服务品牌也在各地生根,比如滁州市,来安县“周末街坊大舞台”、天长市“百姓周末大舞台”、明光市“文化六进活动”、全椒县“欢乐伴你行、情暖农民工”、南谯区“文化市场志愿监督员”等,形成群众文化辅导“一县一品”、竞相发展的势头。8月份,我省群众文化辅导员还以大讲堂、大展台的形式,赴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等地开展文化辅导交流活动。
目前,我省正在实施“双千百十工程”,即发展6000人队伍、建立2000个辅导点,评选表彰100名优秀群众文化辅导员、100个群众文化辅导示范点,评选表彰10个“最有创意群众文化辅导服务项目”、10个“最佳群众文化辅导服务团队”,组织引导群众文化辅导员在基层广泛开展文艺演出、文化艺术技能辅导、文化展览展示等形式多样的文化志愿辅导服务活动,提升服务基层水平。截至目前,已完成全省群众文化辅导员、辅导点登记工作,发展辅导员队伍6000人、建立辅导点2276个。(记者晋文婧)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