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镇化浪潮下,怎样使美好乡村更具魅力?长丰县“造地掘金”,做强产业,整治环境,让美好乡村大步走来
长丰,共和国版图上的一个城间县。 “借大城优势,瞄大城高度,与大城共舞”,是长丰在发展过程中一直秉承的理念。近年来,伴随着城镇化浪潮的不断升腾,长丰紧贴百姓脉动,紧踩时代鼓点,在合肥率先而为,以土地整治为抓手,让美好乡村大步走来,让千家万户圆梦向“小康”……
“造地掘金”建新楼
突破从造甲乡开始。这方土地,素有“鸡鸣听三县”之称,田连阡陌是这里的永远特色。这里的百姓年复一年,寒耕热耘,村野躁动,男男女女撂荒而“逃”,纷纷进城打起工来。也正因为“冷眼”看地带来的负面效应,造甲乡方宅遍布,茅屋多多,前庭后院,占地超标。
地怎么种?“金”怎么“挖”?房如何建?“小康”如何实现?成为造甲乡待解的“方程”。
2008年春,当合肥在全市范围内筛选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时,造甲人把此视为最佳机遇,决定以土地整治为抓手,“造地掘金”,解决好美好乡村建设“缺钱”,城市发展“缺地”的矛盾。
然而,造甲人深知,在城镇化浪潮中,政府决不能当急功近利的“推手”。为此,造甲乡把奏响第一乐章的点打在了宋岗村“琴盘上”。
那些日子里,造甲乡干部全员上阵,连续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先后敲响两千多家农户的家门,在征得农户签字同意后,一场划时代的“造地掘金”之战开始打响。在积极争取奖补资金及时到位的同时,多管齐下。
针对村庄密度大、住宅占地多的问题,乡政府请来专家进行科学规划,将宋岗、陈刘两村10多个自然村庄规划成了3个居民点,统一选址,统一拆迁,统一建设。同时开展大规模土地整理,化零为整,集中连片,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一举实现了田成方、树成行、渠配套、路成网,不仅大大改善了生产条件,而且净增耕地3334亩,从造地中掘金1.6亿元。
在新村建设的过程中,他们通过招投标,从省城招来大公司精密施工,以确保规划一流,材质一流,质量一流。就这样,经过10个月的奋战,集古代建筑与现代建设为一体的“江淮民居”拔地而起,两千多农户从破旧的茅草屋搬进了新房。年过七旬的崔贤发如今仍时常感慨:“没想到能走出茅屋住别墅,俺做梦都被笑醒了。 ”
受宋岗模式的启迪,造甲乡开展了“土地整治整乡推进”,长丰县开展了“土地整治整村推进”,背靠“造地”的拉动,到目前,长丰已建成29个美好乡村示范点。
做强产业富“口袋”
“加快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并行不悖才是发展要义,农民既要住上新楼,更要生活不愁。 ”这是长丰人的共识。
宋岗村51岁的尹良民,全家7口人,原先住11间“平、砖、草”的“杂房”,土地整治后,他家搬进了
水湖镇费岗村去年被“揽”进了美好乡村建设圈内,在完成了“戴帽、换衣、穿鞋”后,他们把目光瞄向了“强体”工程。该项工程的要义便是做强富民产业。去年,县镇村三级投入300多万元,新辟了400亩草莓精品采摘园,扬起了“中国草莓第一村”大旗。
41岁的田多银笑得合不拢嘴:“草莓精品园的建成,让俺莓农种有基地,销有‘套路’,去年俺家光草莓一项,收入就有1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超过2.5万元。 ”
做强产业富“口袋”正在庐北如火如荼兴起。 “双20万亩”特色农业飚升提质,近百家“龙头”企业入驻,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横空出世,“一村一品”遍地开花……这一切给“上楼”农民吃下了定心丸。不仅如此,全县新建体育文化广场33处,新增农家书屋15处,同样成了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记者在拥有800多农户的造甲乡凤群村看到,夜幕降临,数千村民簇拥到村前的广场上,跳舞、唱戏、看电影。乡党委书记戚明余说:“只有把美好乡村建设导入丰富多彩的现代文化的过程,导入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导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社会福利的过程,才能彰显活力,开启动力,增进引力”。
整治环境靓风景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畜粪靠雨刷”。这是历史上长丰农村的真实写照。 “建设美好乡村,务必整治好整个农村环境,整治好整个农村环境,务必使全县人‘讲究’起来。 ”长丰的决策层坚定了决心。
记者在长丰县北城新区看到,这里高速公路、快速干道联网成片,路旁的居民楼鳞次栉比,“五湖联珠”景观,勾勒出城湖共生景象。坐落在新区的新庄居委会居民徐应凤对记者说:“行有快速通道,烧有天然气灶,看有绿树芳草,垃圾有人清扫,咱老百姓过得真是舒心。 ”
据长丰县城管局负责人介绍,为了让庄户人走出固有的不“讲究”门槛,全县层层建立保洁机制,村村配备专职保洁人员,专门负责清扫道路、清除垃圾、清洁卫生。在整治环境的过程中,长丰县建立承诺机制,推进责任到人,任务限时完成。这中间,县里常流水不断线,走村串巷,开展曝光式督查,让原本脏、乱、差的乡村铺展出诱人的风景。“俯视干干净净,平视井然有序,仰视亮点纷呈”,是长丰县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始终不渝追求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今年,长丰县共整合财政资金7000多万元,用于美好乡村建设,重点做好美化、亮化、净化文章。
统计表明,今年以来,共改造危房1074户,新建住房14万多平方米,立面整治改造5052户,硬化道路
串串闪光的数据向世人展示,长丰乡村逐美“风筝”正临风而上。(通讯员孔宪昌 记者郑 莉)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