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市编办创新工作思路,强化活动载体,积极探索“三化”工作法,组织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了解民生,听取意见,解决问题,在联系服务群众的具体实践中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一是工作一线化。树立重心下移、夯实基础的理念,要求每个科室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以及解决实际问题上,围绕涉及机构编制工作的热点、难点,虚心听取基层意见建议,加强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提出切实可行、针对性强的解决方案,努力破除沿海沿江开发、城镇化建设、城市管理、环境保护、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进一步提升机构编制工作服务机关、服务基层的成效。
二是调研专题化。将调查研究作为机构编制管理的核心工作来抓,年初结合工作安排,确定年度调研课题,落实专人,务求实效;针对机构设置、职能调整,确定专项调研任务;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做好调查研究,为领导议事决策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和建议;承办机构编制审批事项,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如针对部分民生部门人员力量薄弱的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后,提出了行政编制动态调整意见,供市委市政府和编委决策。
三是操作阳光化。以建立完善机构编制信息平台为基础,不断加大机构编制政务公开力度,着力打造“阳光编制”体制。充实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内容,把政策、法规、职能、程序全面公开,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工作做到专题公开,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做到过程公开、决策公开和结果公开。对群众关心的各类问题明确责任主体,设定答复时限,及时答复处理。对情况比较复杂、涉及多个单位的问题,不推诿、不敷衍,主动受理,及时回复。(江苏海门市编办 陈 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