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惩防体系 保持清正廉洁

访问次数: 998                        发布时间:2013-09-26

[字体: ]

    9月25下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举行分组会议,审议全省检察机关反贪污贿赂工作情况报告——

完善惩防体系 保持清正廉洁

 

查办和预防贪污贿赂犯罪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如何加大反腐力度,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出席会议的省人大代表建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杜绝行贿轻责化、完善惩防一体化。

  2008年至2012年,全省检察机关共受理贪污贿赂案件线索5663件,立案侦查51436963人。立案侦查县处级以上干部贪污贿赂犯罪360人,其中厅级干部25人;立案侦查五万元以上贪污贿赂大案3756件,其中百万元以上大案278件。审议中,叶文成、朱勇等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建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在严肃查处贪污贿赂犯罪大要案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

  五年来,我省惩治腐败保持着高压态势,立案侦查拉拢腐蚀国家工作人员的行贿犯罪820人,与前五年相比上升38.3%。但省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调研报告显示,打击行贿犯罪轻责化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吴金山、张荣国等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认为,行贿者得不到应受的惩罚,助长了行贿者投机违法心理,腐化了社会风气,污染了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建议加大对行贿犯罪的打击力度。反贪污贿赂,治标更要注重治本,惩治更要注重预防。近年来,全省检察机关把查办案件与预防犯罪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来抓,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贪污贿赂犯罪的发生。审议中,部分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建议,全面加强预防调查、犯罪分析、检察建议、年度报告、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等工作,增强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内部合力;积极推动预防成果转化运用,加强预防宣传和警示教育活动,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加强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共享信息资源,普及预防知识,完善预防措施,推动建设社会化预防腐败工作格局。(记者高城)

 

    相关信息:

安徽省5年查处25名厅级干部

 

中安在线讯 五年来,安徽省共查处360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包括25名厅级干部。925日上午,在安徽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陈晓燕做全省检察机关反贪污贿赂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中透露,针对贪污贿赂案件举报线索下降的现象,检察机关将着力构建信访、电话、网络三位一体举报体系。

  5年查处360名处级以上干部

  2008年至2012年,安徽省共立案侦查县处级以上干部贪污贿赂犯罪360人,包括25名厅级干部,占立案总数的5.2%。其中立案侦查5万元以上贪污贿赂大案3756(其中百万以上大案278),占立案总数的73%,与前五年相比,大案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先后依法查处了淮南市委原书记陈世礼,淮北市政府原副市长张晓武,黄山市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汪建设,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原院长杨德龙,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原院长徐宁等一批涉案金额巨大、社会影响恶劣的厅级领导干部贪污贿赂犯罪案件。

  据了解,今年1—7月份,全省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犯罪案件8651129人,与2012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22.5%7.6%。其中五万元以上大案764件,县处级以上要案62件,包括5名厅级干部。

  五年来,查办民生领域的贪污贿赂犯罪4223人,其中涉及征地拆迁1197人,涉农资金分配884人,保障性住房建设25人,教育和医疗卫生624人,就业和社会保障、扶贫救灾181人,生态环境保护和食品药品监督228人,一批寻租权力、中饱私囊的国家工作人员被查处。包括合肥市庐阳区海棠街道藕塘社区党支部原书记刘怀寅受贿950万元案、安徽省坏境保护科学院原院长陈云峰受贿522万元案。

  针对行贿人很少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现象,报告中提到,检察机关将加大对行贿犯罪的打击力度,共立案侦查行贿犯罪820人,与前五年相比上升38.3%

  建立信访、电话、网络三位一体举报体系

  陈晓燕在报告中提到,近五年来,检察机关通过举报线索立案侦查的贪污贿赂案件下降了34%,执法司法机关移送的案件线索下降了40.2%。目前贪污贿赂案件的举报线索的数量和质量均呈下降趋势。

  因此,安徽省检察机关将构建信访、电话、网络三位一体的举报体系,对举报线索实行统一管理、集体评估、定期清理,防治有案不办、压案不查。建立举报不实澄清制度,对经查证举报失实,给被举报人造成影响的,及时澄清事实、消除影响。(中安在线  记者 黄娜娜)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