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什么样的人该用,什么样的人不重用,都要把德放在首位。 ”除“四风”,修官德,这是一名领导干部恪守职业道德、保持政治操守的必然要求,事关社会风气好坏甚至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如今,“官德”已逐渐纳入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体系之中,对干部德的考核正在全省越来越多的地方被运用。
看官德
引领好风气,党员干部应树立社会道德的标杆
今年7月,颍上县红星镇农科村居民吴某办理土地证,跑了多趟不但没有结果,还被干部索要“吃请”。一名参加宴请的干部因醉酒被同事遗忘车内,导致意外死亡。发生在颍上县国土资源局的这起事件,在群众中引起十分恶劣影响,少数干部的道德缺失令人喟叹。
人们常用更通俗的“官德”,来指称领导干部的道德。当前,党员干部的道德状况整体向好,沈浩、王坤友、赵荣凯等一个个优秀党员干部,无私奉献,一心为民,树立了良好形象,令人敬佩赞叹。这些优秀党员干部发挥了放大效应、示范效应和导向效应,提升了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
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仍有一些干部党员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降低了“先进性”“纯洁性”的标准,导致失德之举时有发生。 “裸聊门”“开房门”“短信门”……近年来,涉及官德的重重“门事件”不断上演、各种官员“雷语”频出,官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官德无异于社会风气的风向标,影响政风清浊,关系民心向背。领导干部应该做道德的自觉践行者,如果起不到正面作用,反做了不良的示范,群众在震惊与愤怒之余,也会把官德沦丧当成自己有违公德行为的挡箭牌——“领导都这样干,我为什么不能干? ”
“现在一些干部出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 ”省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邸乘光说,官德缺失无异丢失了为官之“魂”,就会从一些小事、细节的放任开始,一步步滑向深渊。
“做官先做人,为官先修德”。有官德,才能取信于民;重官德,才能造福于民。
“一门心思想干事,勤学善思会干事,兢兢业业干成事,清正廉洁不出事。 ”这是被当地百姓称为“骆驼书记”的原霍山县诸佛庵镇党委书记储诒权的座右铭。在诸佛庵镇工作几年来,他踏踏实实做事,一心一意为民,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今年9月,离开镇里到县政府工作时,很多村民拉着他的手,舍不得他离开。
无形道德,实则蕴涵磅礴力量。每个党员干部都应从自己做起,做践行道德的主角,把群众利益置于心中最高位置,干出让群众满意的政绩,不负为政之德,获得百姓拥戴,带动引领社会风尚,彰显社会的主流价值,凝聚起建设美好安徽的强大精神力量。
考官德
用好“官德尺”,让“软约束”变成“硬杠杠”
蒙城县最近几名拟提拔的干部,因为在“德行”考核中不过关,被暂缓或取消提拔。这些不够好的“德行”,在一般人眼里都是些小事,如在公共场合与他人争吵打架,喜欢带点小刺激打牌等。如今,官德问题正逐渐纳入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体系之中,对干部德的考核正在全省越来越多的地方被运用,并初步形成了重官德、树官德的社会氛围。
“考核官德,就应该要‘小题大做’。 ”省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沈小平说,相比干部的“能”,“德”具有抽象性、隐秘性等特征,如何考察、衡量,历来是难题,导致对干部之德监督过宽过软,甚至“缺位”,干部很多失范行为都是在“八小时之外”出现的。
德才兼备,是干部选拔任用的根本标准。针对长期以来,干部之德考实评准难题,不少地方出台具体考核评价办法,用“官德尺”解决考德标准空泛化、方法简单化、结论公式化的问题。
定远县在全省较早对干部之德考察进行了有效探索。 “我们联合纪委等相关监察部门,定期到干部所在的社区,重点了解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内容、社会交往、家庭情况等。 ”日前,定远县委组织部负责人,拿出一本本干部德行考核记录对记者介绍说。从工作圈延伸到生活圈、社交圈,全面考评干部德行成为越来越多地方的实践。“你好,我是市作风办的。请问你在哪,在做什么……”在宣城市,市纪委、组织部联合采取电话督查方式“查岗”,在全市范围内随机抽取领导干部,对他们“八小时以外”的行为进行电话督查,并对督查结果进行通报,警示干部管好“八小时之外”的一言一行。
宣城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说,平时注重加强官德建设,对党员干部“严”字当头,把好“德”字关,不但可以避免带病使用、带病提拔,还可以对其他官员起到较好的教育、引导作用,促使大家严于律己,防微杜渐,处处为群众做表率,从而确保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过硬。
修官德
内与外并重,不断提升各级干部道德水准
“社会风气的提升,有赖于包括党员干部在内的社会重要群体的带头示范。”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开玉认为,由于官员在国家机构中的特殊地位和特殊影响,官德对社会的伦理和道义,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官员德行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其他人群的道德水准乃至整个社会的风气。
此言不虚。现实中,个别领导干部道德滑坡,往往带坏了一个班子,带坏了一支队伍,进而使一个地方风气不正。
网络监督的威力日盛,让周久耕、杨达才等一批问题官员落马,对此,王开玉认为,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增强自身的党性修养、加强官德建设远比掌握一些应对媒体的技巧重要得多。官员所需要习惯的,不是“藏好烟,藏好表”,而是在监督之下谨慎行使权力,力戒官德失范。
保持官德的根基在于,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公仆意识。近年来,我省相继开展的效能建设、“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活动,以及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加强事关党的形象、人心向背的作风建设,提升各级干部的道德水平,贴近与人民群众的感情。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相比而言,才不够,可以学;德不行,会误事。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平是全社会的标志性水准,理应做社会道德模范。 ”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从2011年起,按照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我省各级党校、行政学院都把官德作为机关干部、公务员培训的重点之一,并将职业道德作为公务员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准、考核奖励的重要依据、监督约束的重要手段。
“政者,正也。 ”官德,既靠自律,更离不开他律。邸乘光认为,官员的德行之所以出现危机,最根本是政务不够透明和公开,监督不到位,官员在运用权力时,更多是靠道德良心制约,缺少严格的制度规制,如果异化不可避免带来道德失范。
无疑,官德建设的要害,是在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同时,增强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公开性,让民众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公共事务的管理,并建立起“教育、制度、监督”三位一体的评价和考核体系,以促使官员按照行政伦理的要求,管理和服务社会。(记者 黄永礼)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