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打响呼吸“保卫战” 立军令状治理大气污染

访问次数: 907                        发布时间:2014-01-07

[字体: ]

天空是湛蓝的,阳光是明媚的,空气是清新的。这是屡屡深陷雾霾中的人们,对宜居环境的最基本描述。空气污染,没有人能置身事外。空气污染治理,到了下更大决心、有更大作为的时候。

  近日,《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安徽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相继出台。方案为我省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指明了方向,凝聚着果断治理的决心、重拳出击的力量。本报记者采访省环保厅等有关部门,对方案及防治计划进行解读。

  2013年最后一天,省政府与各市政府签订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首次将颗粒物纳入约束性指标,并将每月公布各市空气质量排名。省政府还将出台考核办法,将各市治理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考核体系之中,对工作不力、履职缺位等导致未能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以及没有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依法依纪追究 责任。一场呼吸保卫战在江淮大地正式打响。

  混沌

  空气污染势头凶猛

  刚刚过去的201312月,省城仅两天空气质量为,另外29天均未达标,其中有5天为最高级别的严重污染。当月上旬大范围雾霾天气覆盖的北京、石家庄、天津、南京、上海、武汉、合肥、济南等8个城市,合肥的重度和严重污染天数高居第2位,仅次于南京。而在2012年同期,合肥空气达 标天数有14天,超标天数为17天,没有严重污染。放眼去年全年,合肥有一半天数空气污染,其中轻度污染108天,中度以上污染76天。

  不仅合肥,全省空气质量成绩也不好看 2012年,16个地级市中只有黄山、池州、芜湖3个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优良标准;全省62个国控监测点位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 为7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位于全国第17位,与全国第14位的经济排名不匹配。

  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空气环境变化形势更加严峻。去年1月至11月,全省PM10平均浓度90微克/立方米,较上年同期上升15.4个百 分点;16个地级市中有11个城市PM10平均浓度上升,其中安庆上升54.5%、池州上升40.4%、马鞍山上升33.7%

  省环保厅负责人分析说,大范围雾霾的成因,被提及最多的是极端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究其真正的原因还是污染物排放量大,不利的气象条件只 是外因,就像有人比喻的:房间内部污染物多,门一关,就更闷了。而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七大方面: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煤炭消费总量持续增加,机动车污染日益加重,烟粉尘和扬尘污染严重,秸秆焚烧污染普遍,不利气象条件加剧污染、相邻城市间污染传输影响极为突出,污染防治联控机制不健全、公众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清晰

  制任务书明确责任

  是时候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作为治理大气污染了。根据被誉为迄今为止中国为防治空气污染制定的最严厉计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我省的任务是到2017PM10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省环保厅牵头编制《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方案以改善我省空气质量为核心,同时还肩负着更多的使命和期许:是推进生态文明的突破口,解决民生环境问题的着力点,打造我省经济升级的重要抓手,未来五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纲领 性文件。

  根据方案,我省大气污染防治的总体目标是:到2017年,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全省空气质量总体改善。力争到2022年或更长时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全省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在总体目标确定的基础上,我省根据各市2012年年均PM10浓度值和改善空间,确定了各市2017PM10年均浓度目标:要求环境空气质量较好的黄山、池州、芜湖、六安4个市保持优 良水平,要求环境空气质量较差的合肥、淮南、马鞍山、淮北、阜阳、亳州、蚌埠7个市年均浓度下降13%25%不等。

  省环保厅负责人表示,从近期看,尤其是2014年,我省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任务是:提升工业脱硫脱硝效率、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强化城市扬尘管理、加强机动车污染治理、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等。从长期看,主要任务是加强工业大气污染治理、强化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推动机动车污染防治、加快产业结构调 整、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做好重污染天气的预警与应急。

  实施方案明确了防治路径和目标,不乏严厉措施和要求。其中,要求严格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制定生态保护红线,不再审批钢铁等新增产能严重过剩项 目;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是否符合总量控制要求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到2017年,全省重点行业排污强度 比2012年下降30%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占能源消费总量达到6%以上,完成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城区禁止新建废气污染严重的建设项 目,主城区重污染企业基本完成搬迁、改造,全部淘汰黄标车等等。

  安徽将2014GDP增长预期目标下调为9.5%,充分体现转方式调结构的决心,也为深化大气污染治理留下了空间。合工大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汪家权表示,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正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题中之义,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把有限的环境容量用于发展科技含量高、污染程度低、经济效益好的新兴产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誓言

  立军令状造福人民

  一套防治责任体系正在建立。省政府成立了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由省政府常务副省长任第一召集人、分管副省长任召集人、各责任单位负责同志 参加的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各市政府对本地区大气污染防治负总责,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直接负责,建立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责任体系。

  根据计划,各市将成立相应议事协调机构,今年1月底前制订出台当地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细则,确定任务清单和年度控制指标,并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将任务细化分解到县、乡,以及各有关部门、单位和企业,明确责任人、责任单位、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不漏项、不落空。

  为落实防治责任,在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省政府与各市政府签订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首次将颗粒物纳入约束性指标,并将出台考核办 法,将各市治理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考核体系之中,对工作不力、履职缺位等导致未能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以及没有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依法依纪追究责任,并对有关地区和企业实施建设项目环评、能评限批。省环保厅将对各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及成效情况,实行月通报、季调度,督促解决存在问题,并按月在主流媒体 公布各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等情况。

  根据《实施方案》,保障机制共有13条措施,涉及经济政策、法治建设、科技支撑和公众参与等。其中提出,2014年底前,全省所有国控空气监测 站点按新标准形成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能力并实现联网。 2015年底前,完成县级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建设,建成全省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推行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政策,对环境违法企业严格限制贷款和上市融资。推进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和排污权交易,推行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建设、运行一体化特许经营。完善和落实脱硝电价政策。将挥发 性有机物、建设施工扬尘纳入排污费征收范围。省级财政设立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持大气污染治理和环保能力建设。

  大气污染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大气污染防治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省环保厅负责人表示,将重拳出击,采取有力措施,分阶段完成目标任务,以大气污染防治的新成效,建设生态强省,造福安徽人民。

大气污染防治五大任务

  1.加强工业大气污染治理

  【举措】提升脱硫脱硝效率,严控颗粒物排放,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持续推行清洁生产。

  【目标】着力提升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脱硫脱硝效率,限期完成脱硫脱硝除尘设施建设和改造;2015年底前,完成重点行业第一轮清洁生产审核,到2017年,全省重点行业排污强度比2012年下降30%以上。

  2.强化城市大气污染防治

  【举措】全面整顿燃煤小锅炉,强化城市扬尘治理,加强餐饮油烟治理,推进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加强城市生态建设。

  【目标】2017年底前完成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工作,禁止新建每小时2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其它城镇建成区原则上不再新建每小 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在城区禁止新建废气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到2017年,各市主城区重污染企业基本完成搬迁、改造,全省力争6个市成为环保模范城市。

  3.推动机动车污染防治

  【举措】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升燃油品质,严格机动车环保管理,加大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力度,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

  【目标】20146月底前,基本建成覆盖全省的机动车排气检测站点。2014年底前,完成加油站、油罐车和储油库油气回收治理,新建、改建、 扩建的油库、加油站及新投运的油罐车,必须同步实施油气回收治理。2014年底前,各市全部实施黄标车区域限行措施,形成黄标车全省连片限行格 局;2015年底前淘汰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2017年底前全部淘汰黄标车

  4.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举措】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建设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严控两高行业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把节能环保准入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目标】严格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制定生态保护红线,不再审批钢铁等新增产能严重过剩项目,新、改、扩建项目实行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2014 年底前,完成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2017年底前实施范围更广、标准更高的落后产能淘汰措施;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是 否符合总量控制要求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到2017年,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2年降低20%左右。

  5.调整优化能源结构

  【举措】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加强煤炭使用管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加强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目标】2017年,我省非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占能源消费总量达到6%以上;省内火电标准煤耗下降到每千瓦时310。加快开发利用新能源,全面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安徽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大气污染带有明显的区域性和突发性,须提高应急处置水平。日前出台的《安徽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依据大气重污染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划分蓝黄橙红四级预警。

  蓝色预警

  当区域内空气质量指数(AQI)201-300之间,且气象预报未来2天仍将维持不利气象条件。

  【响应措施】

  提醒儿童、老年人和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等易感人群减少户外活动;中小学减少体育课等户外活动;幼儿园停止户外活动;倡导公众乘坐公共 交通工具出行,减少机动车上路行驶;增加施工工地洒水降尘频次,加强施工扬尘管理,减少施工扬尘污染;增加道路清扫、冲洗保洁频次,加强建筑工地出入口道路冲洗,减少交通扬尘;排污单位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

  黄色预警

  当区域内空气质量指数(AQI)301-400之间,且气象预报未来2天仍将维持不利气象条件。

  【响应措施】

  在蓝色预警基础上,视情封闭高速公路道口;启动强制性污染减排措施,加大对燃煤锅炉、施工场地、机动车排放、工业企业等重点大气污染源的执法检 查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石化、化工、冶金、建材、电力等行业的重点排污单位,通过减少生产负荷等方式减少污染物排放;严格控制渣土运输作业,停止建筑拆除和土石方施工开挖工程。

  橙色预警

  当区域内空气质量指数(AQI)401-500之间,且气象预报未来2天仍将维持不利气象条件。

  【响应措施】

  在黄色预警基础上,要求中小学幼儿园禁止户外活动;停止渣土运输作业;主城区黄标车禁止通行;根据大气污染情况和能见度,视情封闭高速公路道口;禁止露天烧烤、燃放烟花爆竹、焚烧废弃物。

  红色预警

  当区域内空气质量指数(AQI)大于500,且气象预报未来2天仍将维持不利气象条件。

  【响应措施】

  在橙色预警基础上,中小学幼儿园应当临时停课或调课;禁止所有大型户外集体活动;对非重点、非连续性生产的排污单位,采取阶段性停产措施,最大 限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城区黄标车禁止通行;停止施工工地土石方作业和建筑拆除施工,停止城区渣土、散装物料、沙石等车辆运输;在城市人口密集区实行交通管制,根据机动车用途、车牌号码、排放标准、行驶区域等指标有选择地进行限行;根据大气污染情况和能见度,视情封闭高速公路道口。

  【预警发布】

  当辖区内大气重污染达到蓝色以上预警条件时,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急领导小组发布相应级别预警信息,并报省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根据省环保厅环境监测和省气象局气象预报,5个及以上连片设区的市出现蓝色以上预警重污染天气时,由省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发布预警。

  【响应终止】

  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急领导小组根据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发布、调整与解除情况,及时调整应急响应级别及响应措施。预警解除后,及时终止应急响应。(夏胜为)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