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问政:农村公路如何更通畅? 农村客运如何更便民?

访问次数: 1071                        发布时间:2014-01-14

[字体: ]

参与问政代表:周杰、杨龙和、王容川、丁明、计国平、李艳艳

接受问政单位:省交通厅、省财政厅、省审计厅、省公安厅

 

  农村公路在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截至2012年底,我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5.14万公里,其中,村村通工程近6万公里,全省99.9%的行政村已通水泥路(油路),以县道为骨架、以乡道为支线、以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已基本形成。

  随着农民群众的出行需求日益提高,农村公路通达程度、管理养护以及农村客运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省人大代表王容川、丁明、周杰、杨龙和、计国平、李艳艳等在广泛征集社情民意的基础上,就此向有关部门发问。

  1

  等级低问题如何解决?

  周杰:十一五以来,我省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但社会普遍反映,村村通公路等级低、路面窄、断头路比较多,请问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下一步如何考虑?

  省交通厅:十一五期间实施的村村通工程,我省提出的建设标准是不低于国家规范四级公路的低限标准,即:路面宽度不小于3.5,路基宽 度不小于4.5。由于地方财力等原因,实际建设过程中绝大部分地区都采用了3.5下限。这样的标准提高了工程施工速度,加快了农村公路通达,在一段时期内,也基本能满足农村交通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更多车辆进入农村家庭,农民群众对出行的要求也更高,社会普遍反映路面窄、会车难。 2008年以来,通过强化硬路肩、建错车平台等方式,使路面窄、会车难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缓解。除了将有关方案写进十二五规划,交通厅将继续关注并做好 农村公路改造、硬路肩强化等工作。

  2

  乱搭乱建如何管?

  杨龙和:农村公路两侧红线控制范围内经常会有乱搭乱建、甚至人为损坏等现象,严重影响交通安全。请问要如何加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

  省交通厅:这是普遍现象,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按照《安徽省农村公路条例》,县道、乡道、村道的红线控制分别为1053。但从实际情况看,有的地方不仅不按规定保护红线,还有侵占公路的行为。

  省交通厅将进一步宣传贯彻《安徽省农村公路条例》,提高沿路百姓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健全和加强农村公路管理机制,明确路政管理责任;加大投 入、加强培训,提高基层交通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素质,做到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加强巡查力度,抓一些典型事件,一举改变公路沿线乱搭乱建问题。

  3

  养护资金从何来?

  王容川:农村公路重建设、轻养护现象目前普遍存在,养护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资金。根据201331日起实施的《安徽省农村公路条例》,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安排财政性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的补助,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条例》实施已超过半年,请问何时出台财政性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补助的具体办法?

  省财政厅:《安徽省农村公路条例》颁布后,按照省政府部署,省财政厅和省交通厅密切配合,在测算分析、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已于去年6月份形成办法初稿,并进一步征求了各方意见。目前正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要求,作新一轮修改完善。

  办法总体思路包括:建立多元的投资机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整合专项资金,加大管理投入;切实落实县一级主体责任,强化县级预算保障作用;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实施管养分离;加强责任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丁明:怎样安全、合理、高效地使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社会各界十分关注。要如何加强审计监督,严防资金挪用和损失浪费?

  省审计厅:通过组织集中审计、纳入正常审计渠道,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审计基本做到了全覆盖。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有关方面也进行了有效的整改。下一步将继续发挥审计工作职能,跟踪监督,确保资金管理有效运行。

  4

  农村交通安全如何保障?

  计国平:近年来,农村公路交通事故呈现逐年增多趋势。请问公安机关将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交通管理?

  省公安厅:由于农村公路等级较低,安全设施尚不完善,公共交通发展不够充分,农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有待提升等原因,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问题和隐患不同程度存在。

  目前,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机制与农村公路飞速发展状况相比还不适应,各有关部门还没有完全形成合力。公安机关警力严重不足,统计数据显示,平均每 个巡逻中队要管500公里的路面,每位公路巡逻民警要负责133公里的路面,其中,主要精力放在了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上,因此县乡公路路面管控基本处于失控状态。

  下一步,将健全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机制,扩大交警、派出所民警覆盖面,提高群众守法意识,加强交通安全设施设置,实现两降两升,即: 把农村公路交通事故发案数降下来,把交通事故造成的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降下来;提升公安机关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农民群众遵守交通法规意识。

  5

  农村客运如何更便民?

  李艳艳:路通车通,农村群众出行才能更顺畅,农村客运班车在车通中担任着重要角色。我省有哪些支持农村客运发展的措施?

  省交通厅:目前,全省共有农村客运车辆1.9万辆,农村客运站1112个,农村客运线路4284条,日均发班车58697个班次,全省乡镇和建 制村通达率达到100%95%以上。为了积极推行城乡一体化,2013年开通和新增城市公交延伸到村的有132条,投放车辆686台,完成了农村客运公 交化改造线路50条。可以说,初步解决了农村客运和农民群众安全方便乘车需要。

受道路状况、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农村客运整体上具有客源分散、客流不稳定、效益不高的特点,客运发展仍不平衡。省交通厅将通过给予政 策支持、实施更好的普惠制、均等化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农村客运通达深度,引导农村客运整合、调整和延伸,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保障群众出行更顺畅。(高城)

 

·得失谈·

与时俱进破瓶颈

  在广袤乡野,快速发展的乡村公路,打破了交通瓶颈,把农村与城市连接起来,不仅解决了亿万农民的出行难题,更让农产品运输难、出售难等问题得以 有效解决,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踏上了致富小康路。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目前乡村公路在建设等级、管理措施等方面,都大大落后,阻滞着乡村一些地方的交通通畅。从某种程度上讲,这已成为乡村建设的一个瓶颈,亟待突破。

  随着更多车辆进入农村家庭,会车难成了经常碰到的麻烦事。由于道路普遍较窄,一旦遇到对面来车,司机常常急得一身汗,甚至有技术不好者避让掉进 水沟里。而且农村公路大多只修通到村部或者学校,未连通自然村,各地普遍出现断头路现象。虽然一些地方采取建错车平台等方式来解决,但仍未能得到普 及。

  而交通部门在各乡镇一级力量薄弱,很不利于公路管养工作的开展。路政管理一定程度的缺位,让乡村公路上违章违法行为较为严重,一些沿线村民随意 在公路两侧或路面上堆放建筑材料、柴草杂物,任意在公路上打粮晒粮,影响车辆通行。而且,违章建筑情况较为严重,有的甚至把房屋建到路肩上,严重影响车辆通行,甚至危及交通安全。因养护不到位,一些新建的水泥路没过多久就成了泥水路。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大型运输车辆为逃避收费而改走乡道,普遍的超载,让乡村公路难堪无情碾压之重。

  要想富先修路,道理朴素而真实。但是,路有了,而路况不好,这显然也富不到哪儿,难以持久致富。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打造乡村公路的升级版显然迫在眉睫。在这方面,建设部门尤其要着眼长远,高规格规划,力避短期行为。

同时,要做到建、管、养并举,确保养护工作落实到位。完善相关制度是关键,要建立养护管理资金逐年增长的保障机制,健全路政管理机制,完善执法体系。同时,要加强日常养护工作,保持农村公路完好顺畅,使农村公路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小康路。(黄永礼)

 

·聚光镜·

家门口的路亟待升级——走马部分农村公路看交通

  车多路窄,先天不足显现

  到我们村民组那一段砂石路,晴天扬灰,雨天积水。

  ——庐江县汤池镇双墩村村民谭家方

  农机比较宽,有的村道太窄,没法通行,影响农业生产。

  ——含山县某农机大户

  每天要在这坑坑洼洼的路上来回颠上6趟,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合肥市庐江县汤池镇双墩村村民谭家方抱怨说。谭家方所说的路,是他家门口一条连着村村通干道水泥路的砂石路,也是他所在村民组通往外面的一条主干道

  谭家方的孙子在镇上上学,他买了三轮车每天接送孩子,一天3个来回。谭家方告诉记者,晴天,路上灰尘特别大,每辆车屁股后面都跟着一条灰 龙,一天下来,孙子就变成了小泥人。雨天也不省心,砂石路被卡车、农用机械车等重车压出许多坑,大的直径有40-50厘米,一下雨就变成一个个小水 池。雨天行车,不仅溅得一身泥水,还容易掉到坑里。他还告诉记者,村里人买了小汽车,都不敢开回家,怕凹凸不平的路面刮坏了车底盘。

  马鞍山市含山县某农机大户有不同类型农用机械40多部,为周边地区农民提供农耕、播种、收割服务。他告诉记者,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但当初农村道路规划设计时并未考虑到农机通行问题,有的村道,路面比农机还窄,农机不能通行,影响农业生产。

  我省农村公路建设起步早,农村公路等级总体都比较低。 庐江县交通局总工程师夏雪毅告诉记者,许多乡村道路只有3.5宽,农村各种生活、生产车辆越来越多,路已满足不了车的需要。近年来,庐江县结合新 型城镇化进行道路建设规划,按照通达到每个镇都有一条二级公路相连的原则,不断提升农村公路等级。在该县新拓宽至7罗埠村——三叉村乡道上,记者 发现以往一车行驶、其余车辆排队靠边让路现象已经不见了。

  缺钱少人,后天养护难到位

  “3—4公里的道路养护,一年几千元钱,很多人都不愿意干。 ”

  ——霍邱县王截流乡农村公路养路工张大爷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缺乏,道路养护走向市场,没钱;自己干,没人。

  ——庐江县农村公路局局长盛海涛

  13日傍晚,六安市霍邱县王截流乡的一条水泥路上,穿着黄色马甲的养路工张大爷使劲挥动手中的大扫帚,将路面的泥土扫到两边路肩上。张大爷家就在路边的村里,负责附近3—4公里长公路的日常养护。

  “3—4公里的道路养护,一年几千元钱,很多人都不愿意干。一般都是留守在家的老人顺带着搞搞道路养护。”张大爷告诉记者,每10来天就要彻底清扫一次路面,还要不时地给路肩培土、清理路两侧的沟渠,而一年下来,收入不多,工具费用还包含在内。

  相对于工资,农村公路养护工作量很大。庐江县汤池镇农村公路站站长吴自权说,除了日常清路面、培路肩、通沟渠等,养路工还经常参加集中管养行动。如许多农民喜欢在公路上打场晒谷子,在路肩上堆放建筑材料、种菜等,他每年都要带领养护工人进行2—3次集中清理,有的还要反复拉锯战。

  庐江县农村公路局局长盛海涛告诉记者,经过测算,全县4000多公里农村公路年日常养护费用需1500万元,年养护工程费用需2500万元,共 计需400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外,每个乡镇需承担费用160万元/年,很多乡镇根本无力承担,乡村道路养护事多钱少,养护工作难到位。

  养护队伍人员老化,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是困扰农村公路养护的另一个难题。盛海涛告诉记者,因为支付的工资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只能招聘热心公益 事业的老年人。受编制限制,新进工程技术人员难,全局只有3名工程技术人员。去年8月,县里对白山镇区域内的一条乡道进行中修,工程有4个标段,每标段 1名工程技术人员都没法保证(朱胜利)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