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盲目举债一直饱受诟病,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列为2014年的六大任务之一。在近日召开的我省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政府性债务管理也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会议指出,我省政府性债务风险目前总体可控,处于安全线以内。未来建设和发展适度举债是必要的,关键要严控债务率,规范举债行为,加强债务问责,将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建立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从源头上、制度上防范债务风险。
适度举债是政府调控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要量入为出,有多大的锅,贴多大的饼。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一般来说,债务率不超过100%、负 债率在60%以下,都可以视为安全。虽然我省债务风险可控,但仍不可掉以轻心。部分地区出现一些苗头:债务规模较大、增长较快,偿债压力较大、风险开始显现,机制不够健全、管理不够规范等。
化解政府性债务,必须“修明渠、堵暗道”。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徐亚平表示,地方政府性债务最大风险在于不透明,要将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接受各级政府和社会监督。全口径预算管理,意即所有政府财力都要纳入预算管理,政府性债务也是政府财力的一部分,是预算的一个 “子项”。同时,要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日常管理,研究确定科学合理的债务监控指标体系,诸如负债率、偿债率、债务期限结构等,以保证地方政府债务负担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相适应。
去年7月,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从规范资金投向、核定债务规模、控制融资成本、规范举债审批程序、拓宽偿债资金来源等十个方面,进一步规范管理,严格控制政府性债务规模,叫停地方政府“盲目借债”行为。
今年开始,政府性债务纳入计划管理,这被视为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的重要准备,举债同时要切实落实偿债资金来源,未纳入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的项 目,一律不得举借政府性债务。其次,实行审批管理,举债部门要获得同级政府审定,拿到同级财政部门的《政府性债务融资项目审批卡》,方能举借新债。同时还加强融资成本管理,对融资利率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1.3倍的要从严控制审批。
我省着力建立风险预警管控机制。对各地政府性债务风险进行动态监测、评估和提示,逾期债务率超过30%,或债务率超过100%且下一年度偿债率超过20%的地区,原则上不得举借新债,并要积极筹集资金偿还到期债务。
治本之策,是加强债务问责。从今年起,我省将把政府负债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盲目举债留下一摊子烂账的,要记录在案,视情节轻重,组织处理或党纪政纪处分,已经离任的也要追究责任。
“少数地方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负债累累,不考虑债务谁来还、怎么还,以后离任要审计、终身要负责,对盲目举债留下一摊子烂账的,必须追究责任。 ”省政府明确,从今年起把政府性债务管理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强化地方主管责任和“谁举债、谁负责”的考核问责机制。(冯珉)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