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改革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

访问次数: 711                        发布时间:2014-01-23

[字体: ]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决定改革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

部署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审议通过《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草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2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改革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部署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审议通过《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草案)》。

  会议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好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必须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科研项目和资金 管理办法,使财政科研资金突出助优扶强,流向能创新、善攻坚的优秀团队和符合经济社会重大需求的项目,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一要把政府引导支持和企业主体作用有效结合。财政资金积极支持基础前沿、战略高技术、社会公益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建立财政投入与社会资金搭配机制,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 对市场导向类项目突出以企业为主体,自主决定研发方向、要素配置等。鼓励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既搞基础科研,又搞应用研究,促进科学与技术、科技与产业融合,推动成果产业化、市场化。二要简政放权,简化审批流程。建立公开透明的申报、立项、评审和批准制度,健全绩效评估、动态调整和终止机制。强化资金 监管,建立科研信用黑名单制度,杜绝一题多报、重复资助等现象,消除行政化定项目、分资金的弊端,把资金用到刀刃上。三要着力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完善科研人员收入分配政策,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推进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鼓励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创新人才双 向交流。完善和落实促进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政策,落实激励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让创造性智力活动得到应有的回报,让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真正活起来。

  会议指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具有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消耗、低污染等特征。依靠创新,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 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善产品和服务品质、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也可以催生新业态、带动就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会议确定了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加强创意、设计知识产权保护,健全激励机制,推进产学研用结合,活跃知识产权交易,为保护 和鼓励创新、更好实现创意和设计成果价值营造良好环境。二是实施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人才扶持计划,支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创意设计与经营管理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让更多人才脱颖而出。三是以市场为主导,鼓励创意、设计类中小微企业成长,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创意、设计服务领域,设立创意中心、设计 中心,放开建筑设计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四是突出绿色和节能环保导向,通过完善标准、加大政府采购力度等方式加强引导,推动更多绿色、节能环保的创意设计转化为产品。五是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和金融服务,用好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蓬勃发展。

 

  会议审议通过《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草案)》。强调,一切重大工程不仅要依法建,还要依法管。为确保工程有效运行、发挥效益,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必须及时跟进。草案重点明确了南水北调工程水量调度、水质保障、用水管理和工程保护的要求,用法律手段保障调度合理、水质合格、用水节约、设施安 全,确保清水北上、造福沿线亿万群众。

 

相关信息:

李克强:财政科研资金要用到刀刃上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2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改革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使财政科研资金突出助优扶强,流向能创新、善攻坚的优秀团队和符合经济社会重大需求的项目,提高资金配置效率。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应当居于核心位置;科技投入则是创新发展的物质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 重视科技发展,长期以来,国家财政始终将科技作为重点支持领域。财政部数据显示,全国财政科技支出从2006年的1688.5亿元提高到2012年的约 5600.1亿元,年均增长22.73%7年累计2.42万亿元。

  钱有了,花得是否有效率,是否能取得良好的效益,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对此,李克强总理在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把政府引导支持和企业主体作用有效结合,将科技资金用到刀刃上

  发挥好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支持。对于企业来说,科技创新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尤其是在基础性、前沿性科技领 域,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短期内往往很难收回。这无疑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投资热情。此时,就需要政府财政资金的介入。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财政资金应积极支持基础前沿、战略高技术、社会公益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建立财政投入与社会资金搭配机制,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同时,政府也应鼓励 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既搞基础科研,又搞应用研究,促进科学与技术、科技与产业融合,推动成果产业化、市场化。

  在科技创新中,政府既要履行好自身的职责,不可缺位;但是也不宜越位,直接介入科技研发的具体过程。当前,我国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力度不 断加大,但总体效益仍需提高,具体表现在:一些科技资源分散封闭重复,投入结构不尽合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引导支持机制不够完善,绩效管理亟待加强,项目经费使用存在违规违纪问题。举例来说,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专利申请国,但是没有一家中国公司能入围“2013全球创新企业百强。与科技创新 同样重要的是体制机制创新,这就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快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

  为此,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要简政放权,简化审批流程。建立公开透明的申报、立项、评审和批准制度,健全绩效评估、动态调整和终止机制。这 意味着,我国科研人员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将不会耗费在跑项目过考核上,能够真正静下心来做研究。在此基础上,也要强化资金监管,建立科研信用黑名单制度,杜绝一题多报、重复资助等现象,消除行政化定项目、分资金的弊端。

  正如李克强总理强调的,政府要大力减少和纠正用行政手段包揽、直接介入或干预科技创新活动的做法,把主要精力放在完善创新激励政策、营造公平公 正的竞争环境上来,发挥好推手作用,为科技创新之树施肥增养。在研发方向、资源配置和经费使用、项目评审以及成果评价和应用等各个环节,都要放手 让市场说话,充分激发各类主体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科研工作者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要完善分配政策,改革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积极理顺薪酬体制和激励机制,让他们体面地、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让创造性智力活动得到应有的回报,让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真正活起来。

  科技肩负重托,创新成就未来。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了部署。惟有改革,才能冲破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只有让政府和市场各就其位,发挥好各自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国才能真正进入创新型国家之列。(张爽)

 

    信息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