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权“现” 新华社发 蒋跃新 作
新华网北京
通知指出,各部门要于近日在门户网站公开本部门目前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公开内容包括:项目编码、审批部门、项目名称、设定依据、审批对象,以及收集社会各界对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意见的具体方式等。各部门分别公开后的一定期限内,国务院审改办要在中国机构编制网公开各部门行政审批项目汇总清单。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也将适时公开汇总清单。
通知强调,各部门不得在公布的清单外实施其他行政审批,不得对已经取消和下放的审批项目以其他名目搞变相审批,坚决杜绝随意新设、边减边增、明减暗增等问题。对违反规定的将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同时,对国务院此前决定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落实到位,及时清理修改有关规章和规 范性文件,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通知要求,各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神,认真收集并研究清单公开后各方面提出的意见,进一步梳理本部门目前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对取消或下放后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加大取消或下放力度。要改革管理方式,向“负面清 单”管理方向迈进,清单之外的事项由市场主体依法自主决定、由社会自律管理或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依法审批。
评论:杜绝简政放权成为“数字游戏”
新华网北京2月20日电(记者黄小希、隋笑飞)国务院日前决定,向社会公开国务院各部门目前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接受社会监督。让各部门亮出“权力家底”,是杜绝行政审批改革中可能出现的边减边增或者明减暗增等问题,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改革的决心与意志。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部署的一个关键领域。长久以来,过多过滥的行政审批不但束缚市场活力,有些还沦为腐败的温床。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必须坚定不移地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
作为政府的一场自我革命,当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行到“割肉”阶段,调整、协调部门自身以及部门之间的利益不仅存在难度,而且可能引起变相抵制。具体到行政审批项目上,如果取消的仅仅是一些常年不用的审批项目,或者简单地把多个项目合并成一个,从数量上看似乎减少了,但这样的“数字游戏”并不能使企业和社会真正“松绑”。
亮出政府部门的“权力清单”,厘清权力边界,让公众对“哪些该审批,哪些不该审批”不再“云里雾里”,有利于公众更好地进行监督。按照通知要求,各部门应当认真 收集各方面意见,进一步加大取消或下放力度,真正做好简政放权。吸引更多公众参与改革,根据公众意见推进改革,才能推动政府彻底划清“为”与“不为”的界 限,做好“管”与“放”的文章。
人民时评:晒“权力家底”,释改革红利
每一个审批项目,都对应着一项具体权力。公布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可称“正面清单”,是对公权力“法无授权即禁止”的要求
公布审批部门、解释设定依据、明确审批对象……近日,国务院决定向社会公开其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清单,释放进一步规范“印把子”的强烈信号,划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清晰路径,更让人看到约束权力、简政放权的坚定决心。
新一届政府成立之初便作出承诺,至少要取消、下放现有行政审批事项的1/3。“言必信,行必果”,截至目前,中央政府分五批取消、下放行政审批等事项,取消下放任务已完成1/2。“自我革命”“壮士断腕”,政府用实际行动履行诺言,收获了市场和社会的一致点赞。有企业主感叹,坚持这样做下去,就不用再为一个公章操碎心、跑断腿了。
诚如专家所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政府职能转变的突破口。回顾2013年总理记者会、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和今年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 议,简政放权始终都是“当头炮”。此次公开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更是政府晒自己的权力家底。锁定“底数”、接受监督、听取意见,这一举措抓住了 牛鼻子,能起到一石三鸟之效。
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还常有“边减边增、明减暗增”的数字游戏,也常有“有利不放、无利推让”的隐性规则。的确,每一个审批项目都对应着 一项具体权力,调整之难可想而知。要改到实处、取得长效,需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所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此次公开的目的,就在于促进权力运行 的公开透明,同时进一步摸清家底,便于精确锁定改革目标。此外,开门搞改革、广泛听取意见的方式,有利于凝聚众人拾柴的心劲儿,集萃群智,不断为后续改革出新招、谋实效。
行政审批制度的大动作,与简政放权的改革思路相契合,彰显了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廓清了政府运行的权力边界。下发通知中,“向‘负面清单’ 管理方式迈进”的表述也颇耐人寻味。如果说对市场主体日渐明晰的“负面清单”,意味着“法无禁止即自由”,那么公布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可称“正面清单”,是 对公权力“法无授权即禁止”的要求。政府部门严格按照公开目录履行审批职能,清单之外事项皆由市场主体依法自主决定,一正一负,必将激发巨大的发展正能 量。
公开不是目的,更不是为了固化现状,而仅仅是改革的开端。下一步,需要的是让公开真正发挥效用。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该留的留、该放的放、该规范的规范。一方面,确保审批事项目录公开在动态中保持含金量,不走形式;另一方面,也应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清除变相审批的土壤和空间。在此基础上, 创新机制、畅通渠道,加强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确保公众知情权、监督权不落空。
庖丁解牛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公开权力清单,同样是行政审批改革的关节;而行政审批改革,又可谓政治改革、经济改革的肯綮。从削减数量到公开目录,表明这一重要改革已不再只是盯紧数量,而是在向深水区挺进,这正体现了“积小胜为大胜”的改革策略、“蹄疾而 步稳”的改革节奏。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也都需摒弃急功近利的改革观,真正从大局着眼、从长远出发,才能真正探索出一条新路径、开拓出一种新境界。(人民日报评论部)
信息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