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省出台开展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实施意见,推动社区信息资源整合,方便社区管理和居民办事——
统一平台社区服务“一网打尽 ”
系统整合居民办事“一站式”
“现在办证非常方便,只要把材料交给社区,两三天就能直接来拿证。 ”张琪在十六所物业工作10年,经常代居民来社区办理各种证件,她亲身体会了证件办理的不断“提速”。她告诉记者,早前办个老年证至少要半个月,有些证件 要一个月才能办下来,居民意见大,常常抱怨“办证难”。
“以前办证,材料要层层上报,由社区到街道,再到区有关部门。办好后,再层层下发,需要时间自然长。现在,社区只要将信息录入网络平台就可以快速办理。 ”大夫第社居委主任陈传明说,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将原来相互独立的系统整合到一起,打破“壁垒”,使信息互联互通,社区能为居民提供真正的“一站 式”服务。在大夫第社区,居民随便找服务大厅哪个工作人员,都能办好计生、低保、残疾人保障等几十项社区服务业务,打开系统,居民信息、需要办理的业务内容一目了然,每个工作人员都成了业务“多面手”。
记者了解到,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已在我省部分地区建成运用,并正在探索改进、推广。在芜湖市鸠江区官陡街道星辰社区,“社区管理一站通” 平台已由2.0版本升级至3.0版本,丰富了项目内容,简化了部分项目程序。该版本包含了民政、社保、残联、计生、文化、教育、社区事务等61个办事项 目,社区服务中心相应配置3个综合受理窗口和1个发件窗口,使居民办事基本实现“一个窗口接待、一站式办理”。
信息共享社区管理“网格化”
“有了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工作效率上升,群众满意度也提高了。 ”在大夫第社区工作多年的社区网格员吴玲玲深有体会地说。以前,因为上级各个职能部门系统独立封闭运行,吴玲玲要经常上门登记居民各种信息,许多是重复登记的,居民反感甚至抵触,工作中受过不少委屈。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立后,这类烦恼基本没有了,她还能通过平台为居民提供需要的服务。网格内有居民 要转让房产,她动动鼠标,很快就开出需要的证明材料;有居民要办理失业登记,她很快就完成信息录入……
“大夫第社区有居民4300多户、常住人口11000多人,工作人员只有20名,要做好社区管理、提供居民满意的服务,必须依托科学的信息服务平台。 ”陈传明表示,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将一个个“信息孤岛”连在一起,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使每个网格员都能全面掌握本网格的各项信息,有针对 性地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提高了社区服务管理整体水平。
“通过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我们试着将信息化融入网格化,使网格信息更科学、更完善、更实用。 ”庐阳区民政局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社区信息化改变了以往网格人员重叠增加、反复登门入户、纸质信息容易丢失遗漏的现象,增强了网格化管理和服务的持续力。该区以工作内网、便民服务外网为载体,以人口、户况信息为基础,依托全区902个网格,将辖区内人、地、事、物、情、组织纳入信息采集和录入范围,做到“地不漏房、房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实现了区、街、社区三级联动。
完善推广打造“智慧社区”
采访中,许多社区工作人员表示,现有平台综合性仍然不够,未能充分发挥出信息互联互通的积极效应。他们希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能最大限度 整合现有各类业务系统,并建立与之相应的后台工作机制。如社区工作运用需求较高的公安网未能联入社区服务网络,居民有时到社区开具个人情况证明时,社区工作人员就很为难。系统整合后,社区原来的工作模式已经不适应,社区工作如何“整合分工”,也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现实问题。
“在功能集成方面,要推动各类社区信息系统向综合信息平台迁移或集成,最大限度整合基层业务应用系统、服务终端和管理台账,规范综合信息平台与各类社区信息系统的共享范围、共享方式和共享标准。 ”日前,我省就开展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出台实施意见,明确“平台向上建,服务向下移”“整合资源,逐步完善”等基本思路,提出争取用3到5年时间,基本完成全省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任务,实现“全人群覆盖、全口径集成和全区域通办”,居民可在综合信息平台有效覆盖的任意网点提交服务申 请、查询服务进度、获取服务结果,构建“智慧社区”。
“希望平台能够适当地向居民开放,方便居民查询信息,进行足不出户的自助服务。 ”大夫第社区居民陶广珍说,现在,家庭上网方便了,很多人也习惯于坐在家里“上网办事”,如果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能适当向居民开放,居民办事将更方便,也能节约社区办公成本。
专家表示,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并不仅仅是部分原有系统的简单“聚合”,而是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优化,应将网络技术与现实服务有效衔接配合,达到改善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减轻基层行政负担、简化办事程序、增强服务效能、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舒适度的目的。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