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审计问题金额18.15亿元

访问次数: 814                        发布时间:2014-07-18

[字体: ]

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安徽省本级年度预算执行审计报告

 

昨天,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听取了关于安徽省本级2013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全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存在项目建设管理不到位、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审计问题金额18.15亿元

  今年共审计了18个省级部门,延伸审计了53个二级预算单位,占所属二级预算单位的44.5%;审计资金总额71.4亿元,占这些部门和单位的87.2%

  审计结果表明,部门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比上年减少756万元,下降27%,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据初步统计,涉及问题金额18.15亿元。其中,违规问题金额2亿元,损失浪费金额0.12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16.03亿元。

  对17个部门本级的三公经费审计中发现,5个部门公务接待费用报销手续不完备。

  对会议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缺少会议计划,17个部门全年召开会议406次,其中计划会议为240次,占59.11%。二是5个部门会议费报销手续不完备或未执行定点管理规定。三是5个部门提前列支会议费64万元。

  部分企业少报少缴养老保险

  省本级社保基金(包括省统筹资金)收入预算182.38亿元,支出预算90.33亿元。实际完成收入191.52亿元,支出93.1亿元,本年结余98.42亿元,年末累计结余347.35亿元。

  部分企业劳务用工未纳入行业单位参保范围。审计抽查13家企业发现,有3家企业部分劳务用工未纳入行业单位参保范围。

  社保基金业务数据管理系统不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养老保险两套数据管理系统独立运行,参保人员基础信息缺少相互对比、核查功能,少数人员重复参保、同时享受两种保险待遇问题未能及时发现。

  此外,部分企业存在少报少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现象。

  9市县挤占挪用安居工程资金

  在全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方面,报告指出,我省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各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不到位,挤占挪用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现象,涉及9个市县,共计4.53亿元。

  部分住房分配和使用不符合规定,改变保障性住房用途。如364套廉租住房被违规销售;2467套保障性住房被管理部门用于拆迁周转等。

  公积金存在闲置问题

  省审计厅对省直住房公积金管理分中心(以下简称省直分中心”)2008年至2012年住房公积金的归集、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

  审计调查结果表明,省直分中心存在贷款风向准备金余额较大、资金闲置的问题。

同时,省直分中心未建立缴存基数审查制度,只对缴存基数和缴存比例是否突破上下限进行审核并依据各单位申报数确定缴存工资基数,未对工资额的真实性进行有效核实,导致各单位之间缴存基数口径存在不一致现象。

 

相关信息:

省人大常委会听取2013年度预算执行审计报告

去年全省财政支出8成投向民生 审计省级部门等问题金额18.15亿元

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听取省本级2013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报告,全省财政支出八成投向民生,审计省级部门等问题金额18.15亿元。

  昨日举行的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中,听取了安徽省本级2013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该报告显示,去年全省公共 财政总收入3365.1亿元,民生支出3487亿元,占全省财政支出的80.2%。不过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濉溪芜湖现代产业园管委会将专项资金1.31亿 元放贷牟利

  政府钱袋子全省财政支出八成投向民生

  省审计厅厅长戴克柱做报告称,此次主要审计了省财政厅、省地税局、省发改委、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国资委、省煤田地质局等部门具体组织省 级预算执行情况,省级政府投资组织分配情况,以及18个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此外,今年实施的全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等也纳入本次报告。

  “2013年较好地完成了省本级年度预算任务。据悉,去年全省公共财政总收入3365.1亿元,比上年增加339亿元,增长11.2%。其中加大支持民生、社会保障和三农发展力度,全省民生支出3487亿元,增长9.9%,占全省财政支出的80.2%

  社保基金:部分企业少报少缴养老金

  账本:社保基金预算执行方面,省本级社保基金(包括省统筹资金)收入预算182.38亿元,支出预算90.33亿元。实际完成收入191.52亿元,支出93.1亿元。

  省级预算执行

  问题:主要问题是部分企业劳务用工未纳入行业单位参保范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两套数据管理系统独立运行,少数人员重复参保、同时享受两种保险待遇问题未能及时发现。部分企业存在少报少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现象。

  项目资金:

  1.31亿专项资金被放贷

  账本:针对省级政府投资组织分配,此次审计的范围为2013年度省本级投资的项目以及省本级和中央共同投资的项目,共拨出资金301.25亿元,包括保障性安居工程、综合交通项目等12大项。

  问题:问题涉及项目资金分配管理不规范。一是违规分配专项资金。省经信委资金分配审核不严,20138月和12月两次分配霍山县某公司工业强 省专项资金25万元和20万元。经调查,该企业的关键申报材料为虚假编造。二是部门间资金分配信息沟通机制缺失,导致个别企业同一年度获多种财政补助。

  此外,部分项目未严格执行招标规定,少数项目资金被挪用等。如濉溪芜湖现代产业园管委会将专项资金1.31亿元,通过委托贷款等形式向有关企业进行投资获取利息。

  审计问题金额共18.15亿

  账本:审计结果表明,18个省级部门和相关二级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部门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比上年减少756万元,下降27%。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据初步统计,涉及问题金额18.15亿元。

  省级部门预算执行

  【预算执行不够严格】

  5部门存虚列支出等

  问题:13个部门挤占挪用资金。

  如龙亢农场将省农垦局下拨的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资金692万元,转给由其控股的国有公司购置农机具,改变资金用途。

  5个部门存在虚列支出、支出不实现象。

  如省台办预算列支203.5万元,实际将该笔专项资金转到有关经营单位,经延伸调查,截至20144月,实际支出122.3万元,结存81.2万元。

  个别项目实际未执行。

  如省旅游局2012年和2013年均申报省旅游发展大会专项补助资金,每年400万元,但这两年实际未召开,省旅游局未申请调整预算或缴回专项资金。

  【资产管理不到位】

  4部门存账外资产

  问题:4个部门存在账外资产;5个部门未经财政审批出租、出借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无收益、管理不规范。

  如省环保厅及所属单位自2011年起,分别将部分办公用房、地下仓库等(共计面积约340平方米)提供给三家公司使用,账面未反映房租收入。省台办1992年购置的黄山市屯溪老街1套门面房,面积40.14平方米,至今未入账,2005年至2013年收取的该门面房租金平均不足4000元,与当 地价格严重背离。省科协所属科技咨询中心未履行相关审批程序购买信托理财产品2800万元。

  【资金管理不够完善】

  5部门转移结余资金

  问题:5个部门转移结余资金、逃避监管。

  如省旅游局20135月将以前年度结余资金276万元由单位基本户转入基建账户存放,未按规定转入省财政厅往来资金分户,截至2013年底,该账户存款余额1010.4万元。

  公款私存。

  省体育局田径游泳中心所属省游泳馆游泳票卡收入68.4万元,由馆长和两名临时聘用人员个人保管。

  【会计核算不够规范】

  12个部门存在账表不符

  问题:12个部门存在会计核算不准确、账表不符等问题;票据管理不善。

  如省农垦局收到农业部农垦局及省财政专项资金1966万元未计收入。

  专项审计调查

  安居工程:364套廉租房被违规销售

  问题: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不到位。

  市县财政、住房公积金等管理部门和单位减少或少提取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1.56亿元。9个市县挤占挪用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共计4.53亿元。

  问题:部分保障性住房分配和使用不符合规定。

  如,364套廉租房被违规销售;2467套保障性住房被管理部门用于拆迁周转等;501户家庭不符合保障条件,但仍获得审批通过;1057户保障对象不再符合保障待遇享受条件,未按规定及时退出,违规享受保障性住房689套,违规领取货币补贴69万元。(安徽商报)

 

 

    信息来源:合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