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机关办公用房,是检验作风的“试金石”,应力戒“假清理”和形式主义。宣城市善创新,敢碰硬,动真格——
工作实不实,取决于认识是否到位——
清理无“盲区”,一把尺子量
清理机关办公用房,是落实“八项规定”的重要内容,既是“高压线”,又是“承诺书”。去年8月,省委下发做好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工作的通知后,宣城市不观望、不迟疑,将之作为检验作风的“试金石”。
相对于过去雷声大、雨点小的整顿,宣城市的行动可谓坚决。“坚持一把手带头、一把尺子量到底,坚决做到执行政策不搞变通、不打折扣、不留死角。 ”宣城市委书记姚玉舟说。
认识到位,决心就大,工作就实。在自查自报基础上,宣城市通过市领导现场督查、清房办深入核查、市纪委专项暗查等举措,有力有效推进清理。
着眼杜绝“假清理”和形式主义,宣城市为每个单位都建立了办公用房使用档案,明确各单位编制数、办公用房面积和领导干部办公室面积。对清理整改后的办公用房绘制“定位图”,采取图示的方式,将每位工作人员在哪个房间办公都标注清楚,纪委随时抽查,防止出现擅自变动办公用房等现象。
“截至今年2月底,办公用房清理工作基本完成。”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韩永生介绍,全市共清查出超标面积9.
清房,不仅清理了有形的公房面积,更清除了一些干部头脑中的特权思想和享乐主义。
“以前总有不少单位反映房子不够用,动辄申请要盖办公楼。”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夏雪琦说,如果任由无节制地扩大办公用房,显然就会造成领导干部间的攀比心理,带来大量财力浪费,导致奢靡享乐之风蔓延。
“违规办公用房整改到位,富余办公用房移交到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明确提出从自身改起,做到不图一己方便、不能享受“特权”,及时调整了 办公用房,起到了以上率下、示范带动作用,实现了整改工作百分之百“达标”,即全市办公用房“超标”整改比例达100%,领导干部办公用房使用面积 100%符合规定。
市公安局原计划新建7000多平方米的技术用房。经过清理,领导干部合并办公室,共腾出了34间办公室,不仅基本满足了办案技术用房需求,还为 即将成立的市国家安全局腾出了办公用房。 “以前习惯性把办公室当做自己的私人空间,看做是个人权力的体现。”市公安局副局长刘平说,通过清房行动,领导干部的为民服务、廉洁自律等意识都得到了增强。
效果好不好,取决于能否实事求是——
腾退无“特区”,调剂“贫”与“富”
“以前我的办公室是
政务中心主任唐宗义介绍,大楼是2011年投入使用的,当初建的时候,就没怎么考虑办公室面积问题,导致超标问题普遍。 “如果按照一般的做法,打个隔断或是强行切割,势必造成很大浪费。 ”唐宗义说,政务中心全部采取领导与分管科室在一个办公室集中办公的办法,不仅合理利用了办公室,而且减少了上下层级的汇报,提高了行政效率。
空出的办公室怎么办?宣城市在清房行动中力戒形式主义,创新思路、讲求实效。“性质相近单位之间相对集中、单位内部办公相对集中。 ”韩永生介绍,采取调整单位布局、整合办公资源、整楼整层腾退等方式,既避免了房屋闲置造成新的浪费,又防止为了整改而对办公室“开肠破肚”,更缓解了机 关之间办公用房“贫富不均”的问题。
“10年了,我们终于不再靠租房办公了。 ”在市建设科技大厦,市城管执法局局长许斌告诉记者,单位共有在编人员100多人,原先分散在7个地方租房办公,一年租金20多万元,且屡屡搬家,工作极为不便。
今年2月以来,宣城市对77家市直单位办公用房采取“腾退与调整共同推进”方式,要求单位面积超标的必须清退,对没有用房、用房紧张的进行补足,将职能相近的单位调整到一栋楼上,21个用房紧张的单位办公环境得以改善。
市建设科技大厦建于2010年,原先一直由市住建委和市规划局共用,办公用房面积超标严重,通过整层成片腾退,空余出3个楼层近3000平方 米。今年4月,市城管执法局整体搬了进来,占用约
已建成的财政服务中心综合楼,原计划4家使用,通过腾退调整,现在安排了市人社局、司法局、民政局、国投公司、安监局等7家单位入驻,真正实现了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的有效组合和最佳利用。
“这种做法,既缩小了单位之间办公用房条件的差距,又便于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业务联系,更方便了群众办事。 ”夏雪琦说,在市直单位示范带动下,县(市、区)也积极行动,通过最大限度利用现有房产资源,切实践行了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社会反响良好。
能不能治本,取决于是否有破有立——
制度破“难区”,管理立“规矩”
“不能为清理而清理,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资源整合,改进干部作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 ”姚玉舟说。对清理腾空的7栋面积近1.
市老年大学目前拥有学员近千人,此前只能局促在一个两层小楼内,常常要搭大棚搞活动。宣城市老干部局负责人骆良华告诉记者,清理中市里将位于鳌 峰新村的市地震局、科协、安监局等单位迁出,集中交给市老干部局,作为老干部活动用房,一举解决了全市老年大学面积不足的难题。
清理超标办公用房,治标之后更要治本。宣城市着力巩固提升,构建长效工作机制,把办公用房管理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建档备案,实行常态管理。 ”夏雪琦介绍,为防止出现反弹,在对领导干部办公用房使用面积进行定位和备案管理的基础上,对市直77个单位逐一建立了办公用房使用档案,其中涉及单位编 制数、办公用房面积、领导干部办公室面积及定位、办公用房使用协议等内容,指定由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与各市直单位签订了办公用房使用协议,对各单位办公用房使用、委托管理、维修和物业管理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约定,明确办公用房的调整必须及时备案。
同时,还出台了《宣城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管理办法》,重点对办公用房规划建设管理、权属登记管理、调配使用管理、维修管理等内容进行了 规定。 “这标志着我市市本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管理步入法制化轨道。 ”夏雪琦说,针对办公用房清理中发现的国有房产出租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市里决定对市直机关事业单位房产产权实行统一登记,并由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统一管理,这也是在全面完成办公用房清理工作后的一个重要突破,必将为全市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的长效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