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职业介绍,帮助创业者寻找项目、注册企业以及申请担保贷款,这些服务项目与老百姓基本就业需求密切相关。8月4 日,市人社局与市财政局联合下发《购买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办法(试行)》(下称《办法》),创新服务供给模式,首批放开6大类12项基层就业服务项目,率先在蚌埠市两个区进行试点,鼓励各级人社部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高就业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以往这6大类12项服务也在开展,主要方式是依托各社区街道搭建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站或事务所,但总的来说缺少绩效考核评估,工作相对被 动”,市人社局就业失业管理科负责人李玉柱向记者介绍,传统模式下工作人员定期领取工作经费,而且数额不高,工作质量较难保障。“新模式下,实行绩效管 理,引入竞争机制,而且据测算收入还将有所提高,服务效果将有较大突破。”
《办法》规定,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的购买主体是市、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并由市、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具体实施。首次被纳 入的6大类12项就业服务包括:人力资源登记调查、《就业失业登记证》发放、就业服务、创业服务、小额担保贷款、促进充分就业等。项目补助资金将按照“谁 直接提供服务、谁受益”的原则进行补助,并采取绩效考核后直接补助方式进行支付。李玉柱表示,这些服务项目基本涵盖了目前状况下的基层公共就业需求,同时可量化,较易进行绩效评估。随着试点深入和百姓需求提高,未来还将有更多服务项目纳入进来。
提高效率只是这项新措施最直接的益处,李玉柱认为:“更深层次的影响是有利于创新就业资金投入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改进政府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方式,可以说是蚌埠市人社部门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据了解,本办法自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