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绿卡”制度优化产业结构
凡不符合绿色发展的项目一个不上,凡对青山绿水环境造成损害的项目杜绝上马,已建设的要清理清除,所有的规划、产业、项目实施最严格的绿色审核制。推行“绿卡”制度,六安市打造绿色发展先行区,绿色产业生机勃勃。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3897吨标准煤,同比下降 5.7%。
天蓝、水清、山绿、气爽,良好生态是六安市宝贵的财富和发展优势。依托优良的环境资源,六安大力发展环境保护产业、绿色食品产业、绿色技术产业、绿色旅游产业、绿色农业产业、绿色服务产业和绿色贸易产业,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打造绿色发展先行区。
在推进绿色产业中,六安市明确,无论是引进还是新上工业项目,只要是高污染,一律说“不”。六安市还规定:对认定为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 市本级工业企业,财政分别给予100万元、10万元奖励,并且加大对软件、集成电路、工业设计、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的支持奖励。
绿色农业产业体系现雏形,目前全市已注册农产品商标超过3000多个,六安瓜片、霍山黄芽、皖西羽绒、八公山泉豆制品、万佛湖鱼头、金寨黑毛 猪、皖西白鹅、大别山葛粉、霍山米斛等品牌享誉全国。绿色工业不断壮大,华润雪花啤酒/水饮品双百万吨、金寨抽水蓄能电站、创凯电子、吉宝物流产业园、红 星美凯龙等投资逾500亿元的项目纷纷落户。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今年上半年,六安市99户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实现产值119.6亿元,同比增长 16.7%,高于全省水平8.2个百分点。
【短评】
转化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
青山依旧在,绿色产业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六安市最响亮的品牌、最宝贵的财富和最大的发展潜力。六安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审时度势,推行“绿卡”制,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是加快发展的新机遇,也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任何事不可能一蹴而就。六安市发展绿色产业,从政策制定到引导企业进行结构转型升级,多管齐下,一步步走稳走实,取得了不俗成绩。绿色发展是篇大文章,既要把好项目关,更要引进优质项目;既要挖掘生态资源,更要优化资源配置。这样,生态优势会转化为发展优势,“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才不 至落空。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