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龙是一个壮实的汉子,
“我是纪检干部,秉公执纪是我的职责”
“我是纪检干部,秉公执纪是我的职责。 ”这是张天龙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张天龙生前是黄山市休宁县第二纪工委书记。
他这么说,也坚持这么做。
去年,张天龙带队到某县直单位去检查“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像每次的检查一样,他亲自核查每张票据。当他发现有一张票据在佐证资料上说服力不够时,就立即把这张票据拿到该单位负责人面前,认真质询,要求限期整改。县城不大,领导干部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遇到这样的情况,多数人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 眼,提个醒就算了。张天龙却总是这样去较真。
一次,张天龙带着两名同志到县直某单位去查岗。刚过8点,他就迅速收起签到表,拿起摄像机,半个多小时跑遍了5层楼近20个办公室。他发现有几名同志不在岗,理由是去体检了。张天龙二话没说,迅速赶到医院核对名单后又再次折回,对未准时到岗上班的同志进行了严厉批评。
因为严格执纪,张天龙没少得罪人,有人劝他工作不要太较真,他严肃地回答:“组织把我安排在纪检这个岗位上,我就要认真负责,该得罪人的时候就要得罪人。 ”
张天龙生前带领的督察组和督导组,承担着17个县直单位和5个乡镇的督察、督导任务,工作繁重而琐碎,张天龙总是尽职尽责,对每项督察督导工作做到用心、专心和细心,对督察、督导的每个细节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正风肃纪从不手软。
“忙碌的工作让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
在同事眼中,张天龙是个“工作狂”。老同事形容他是“永动机”:“一到岗位,发动机就停不下来。 ”
“挺一挺就没事了! ”5月初,他和2名同事到蓝田镇进行廉政谈话,当同事看他脸色苍白、脚步踉跄,劝他休息,他却带病坚持工作近5个小时。
“当时的情形,我们看着都难受。”一位当日在场的干部告诉记者,好几次,他看到张天龙痛苦的表情时都不得不转过头去。
其实,张天龙的身体早就“报警”了。家人多次劝他去医院检查,可他总说:“老毛病,忍忍就没事了。等工作结束后,再去医院。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是等到退休之后再去……”
张天龙妻子回忆:“在去世的前几天,他因身体严重不适常常整个晚上都睡不着。可第二天一早,他又强打起精神,坚持去上班。 ”
家里的事,张天龙往往因工作忙而顾不上。
在休宁县纪工委,张天龙常常第一个来到单位,最后一个离开,有时候来得太早,他还会把整个院子直至大门口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去世前的半个小时, 张天龙还在电话联系准备督察的乡镇,商量工作上的细节。张天龙去世后,同事发现他办公桌玻璃板下压着三张纸条,分别是:本周工作安排、下周工作打算以及后 3个月到各单位检查计划。
“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必须廉洁自律,干净做人”
“张书记来检查工作,工作餐都不用安排。 ”休宁县一县直单位负责人说。2013年寒冬的一个上午,张天龙带着县纪工委两名工作人员冒雪到他单位检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落实情况。张天龙一行对 单位“一岗双责”履职、“三公”经费管理使用、作风效能建设等工作资料一一认真查阅,工作结束时已近下午1:00。他有点过意不去,加上原本就是老朋友,就自作主张安排了工作餐,“没想到,他竟然婉言谢绝了。 ”
作为一名纪检干部,张天龙对家人在廉洁方面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张天龙的大女儿在休宁县某驾校工作,一次一个鹤城老乡来学驾驶,顺便带了2斤冬 笋让他女儿带回家。在女儿看来,这只是普通的人情往来而已。可张天龙得知此事后,不仅严厉批评了女儿,还非要女儿将冬笋退还给了老乡。
张天龙当了将近20年的领导干部,可妻子至今仍是农民,两个女儿还是单位临时工。 2008年因工作调往县城,张天龙按揭并向亲朋好友借钱首付,买了一套
“他上下班骑一辆破旧自行车,连搬家都是到路边叫辆三轮车。”在与张天龙同事多年的汪茂松记忆中,他从没见过张天龙工作以外用过公车,更不用说利用职权谋私利了。
“他当过乡长、纪工委书记,生活却一直很拮据。 ”汪茂松告诉记者,张天龙生前常说,纪检干部就要甘于清贫、乐于奉献,要能守好清廉门、过好清廉关。(韩贺彬、陈红妹、朱胜利)
【短评】
自身硬,才能硬碰硬
不怕得罪人,秉公执纪,是张天龙多年纪检工作的真实写照。他之所以敢于黑下脸来得罪人,啃下一块块硬骨头,是因为其自身过硬,能够以硬碰硬。
正人要先正己。干纪检工作,在盯着别人的时候,更是时时被别人盯着。只有自身过硬,才不会畏首畏尾,缩手缩脚。只有自己干净做人,一身正气,才有底气秉公执纪问责。多年来,张天龙甘于清贫,严格约束自己及家人,严守廉洁关,已将自己淬炼成钢。
纪检干部并不具备天然的“免疫力”,张天龙的“硬气”来源于不断积累的党性修养和以身作则的责任担当。如今,他离去了,但反腐倡廉仍任重道远,广大纪检干部要以张天龙为学习榜样,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恪尽职守,做一个敢于硬碰硬的执纪勇士。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