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褒扬道德典型,创新活动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日常行动,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该市入选“中国好人榜”人数居全省地级市前列,5人入选第三届、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如何用通俗化的形式让广大群众熟稔这一体系,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阜阳市积极探索创建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大平台”,即颍淮大讲堂、颍淮群众大舞台和新媒体平台,采取“理论艺术化宣讲”“微系列”活动和“道德故事汇巡演”三种形 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千家万户,扎根在群众心田。该市甄选出十多种具有地方特色、能与理论宣讲有效对接的民间艺术形式,率先在全省组建起由100 多名不同职业人员组成的“中国梦艺术化宣讲团”,目前已走进基层巡回宣讲近千场,直接受众超过20万人次;开展“微系列”活动,市、县组织人员走进乡村、 企业、医院开展“微宣讲”,“阜阳发布”官方微信公众号利用文字、图片进行“微宣传”;开展“道德故事汇巡演”,组织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用群众身边的道德模范教育人、感染人。
关键时刻的凡人善举,展现出阜阳人的无私情怀和高尚情操。
“很长时间以来,阜阳人在外地舍身救人、无私奉献的事迹经常见诸媒体。这一现象,根源于阜阳这片厚重的文化、道德沃土和正能量的传递作用。”阜 阳市文明办主任柳廷峰告诉记者,该市近年来积极弘扬身边道德典型的高尚情操,强化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在社会上形成了学好人、重品行、无私奉献、埋头拼搏的良好社会风尚。如今,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已成为阜阳人的自觉行动。(记者安耀武)
【编后】
如何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流于形式?阜阳市积极探索,通过宣传身边道德典型,创新活动载体,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千家万户,扎根在群众的心田。通过不断营造积极向上的道德风尚,在潜移默化中,让凡人善举不断涌现。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