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突破口。
本届政府精减300多项审批
2006年至2013年,合肥市先后进行了6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2013年至今,在原有“瘦身”的基础上,合肥市又开展了4轮清理。自此,合肥市基本实现了成为全国省会中审批项目最少城市之一的目标。
跟前几轮清理不同,本次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可谓范围最广、审查最严、力度最大、程序最全的一次。本次行政审批清理前,合肥共保留49个部门的行 政审批事项303个,多数都有保留的必要性和管理的时效性。按照“部门自行清理、集中审核、专家评审、反复沟通、市政府研究决定、统一公布实施”的程序,最终形成市级行政审批事项清理目录。此次共取消29项,下放管理层级38项,转变管理方式25项,合并43项,冻结31项,共计保留135项,减少168 项,精简率43.5%;市本级保留的承接项目33项,减少101项,精简率75.4%;垂直管理部门保留的项目19项,减少3项,精简率13.6%。
合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吴功福介绍说,本届政府以来,合肥精减各类行政审批项目300多项,有力地激发了市场和社会的创造力。截至
审批“瘦身”有着六个标准
什么样的行政审批事项可以被清理?什么样的行政审批事项需要被冻结?记者了解到,合肥市在行政审批清理过程中,遵循了五大原则和六个标准。
在具体操作上,此次清理有六个标准:原则上只保留涉及有形资产、城市建设规划、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的审批事项;没有法定依据、上级政府明令取 消、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求的审批事项,予以取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务院、省政府文件未明确规定由设区的市级政府及其部门实施的审批事项,若下放县(市)区管理不会影响社会管理效果,且有助于提高效率,通过委托审批的方式予以下放;对资格认定类审批事项,调整管理方式,并逐步将此类事项转移给社会组织;对性质、内容及流程相同(相近)或相互包含的审批事项,予以合并;对办件量极少的项目,予以冻结。
此外,本次清理主要遵循依法合理、市场优先、社会自治、充分放权、强化监管五大原则。没有法定依据的审批事项一律取消;有法定依据,但与实际管理要求不相适应,难以达到管理目的的审批事项,予以取消或调整审批方式。
清理结果须“三堂会审”
早在今年1月份,合肥市便确定开展第四轮行政审批清理。经过大半年的摸查和论证,清理结果才最终出炉。可想而知,行政审批事项的去留多难定夺。记者了解到,清理结果是经过了“三堂会审”后,才最终确认公布执行。
吴功福介绍说,在本次清理中,市编办、法制办先后4次进行集中论证,并就清理情况多次与实施部门进行沟通,每个部门沟通均不少于3次,最多的部 门沟通达10次以上。与此同时,还聘请专家对清理结果进行评审,成立了由市人大常委、市政协常委、市政府法律顾问、法学专家、商会代表、行业协会代表、县 (市)区代表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务工作者组成的专家咨询组。先后召开了2次专家评审会,第一次专家评审会,专家咨询组对每一项行政审批项目的合理性和合 法性进行逐项论证,提出评审意见。第2次专家评审会,专家咨询组与实施部门就意见不统一的17项行政审批项目,采用实施部门负责人陈述、专家评审评议和现场沟通的方式进行了评审,确保清理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精确性。
针对清理的初步结果和部门意见,张庆军市长亲自审阅并作出批示,韩冰常务副市长召开专题会议,对部分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调整。
下轮清理或于10月底启动
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过后,保留的审批事项要走进“窗口”,进行“一站式”服务。对此,合肥行政服务中心表示,将围绕“高效”、“便捷”等关键字,打造最优化的行政审批运行机制,为老百姓办事提供便利。
今后,合肥行政服务中心将实行“两集中、两到位”工作机制,推进审批事项信息公开,加强审批服务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行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并联审批、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超时默认、缺席默认等制度。建立前置审批联动机制,实行主管部门前置为主、信息共享、部门联动、建立联合验收机制。 今年下半年,合肥市行政服务中心将进一步开展标准化建设,推广网上审批。同时,下半年还将启动企业登记“一表通”制度,实行“四证(照)一体”统一办理。
第四轮行政审批清理的结束,是否意味着合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告一段落?事实并非如此。“行政审批事项的数量,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动态的。”吴功福告诉记者,安徽省政府正在推动省级行政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预计10月底,合肥市也将启动该项工作。将行政权力和责任装进“清单” 中,意味着新一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的到来。届时,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将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相当信息:
合肥启动第四批行政审批事项精简 16类资格认定调整
今后高中教师资格认定、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核发等16项资格认定,将由行政审批转为行政确认。记者昨从合肥市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合肥市即将启动第四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清理,168项目审批将被精简,精简率超过55%,合肥也将成为中部省会城市中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城市。
“目前全市保留49个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303项,现在共计保留135项,减少168项,精简率55.4%。 ”合肥市编办主任吴功福会上介绍,其中取消29项、下放管理层级38项、转变管理方式25项、合并43项、冻结31项。经此次清理,市本级将保留行政审批 83项、减少64项;市本级保留的承接项目33项、减少101项,精简率最高;垂直管理部门保留19项、减少3项。
吴功福介绍:“取消事项中,其中20项涉及企业和社会组织办理、设立、变更等手续,尤其是取消了多项文化事业的审批项目,将促进文化事业发展。”。下放管理层级的38项审批多数涉及群众生活和利益,包括:燃气经营许可、社保缴费基数核定等。在转变管理方式的28项审批项目中共涉及16项职业 资格认定,吴功福说,此次从行政审批调整为行政确认,“最终的方向是将此类事项转移给社会组织、甚至取消。 ”
此外,吴功福还表示,行政审批的清理还将不断调整,“要承接省政府下放的事项、也要调整市级审批事项。 ”据透露,我省将在10月底公布权力清单,其中将会取消全部的非行政许可审批,“合肥市目前保留的135项审批事项中还有34项非行政许可审批,这意味着 10月底之后,合肥市在承接中还要做进一步的清理,这项工作年底前完成。 ”
据介绍,目前省政府正在开展省级权力清单的清理,且在权力清单基础上编制责任清单;合肥市则将在2015年推进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
【16类资格认定审批调整】
农业机械行(驾)驶证照核发许可、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批、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核准、高中阶段学校教师资格认定、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核发、职业资格证书核发、测绘专业技术人员测绘作业证审批、从事货运(含危险货物运输)、客运经营驾驶人 员许可、医师执业注册、外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