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巢湖治理 再现碧水清波

访问次数: 866                        发布时间:2014-09-26

[字体: ]

925下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分组审议关于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情况报告

 

作为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的美景曾被描绘为日暮碧流空,湖光净如濯。近年来,经过多方努力和持续不懈地推进,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长期积聚的污染负荷超出巢湖水环境承载能力,巢湖已成为全国富营养化最重的湖泊之一。加快治理,迫在眉睫。

  省人大常委会也将这项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历时三年完成了《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的修订后,于正在举行的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听取并审议了省政府专项工作报告。

  明确职责,加快进度—— 严防治污项目掉链子

  巢湖湖区富营养化程度呈减轻趋势,蓝藻初步得到遏制,水环境保护体制机制逐步完善……近年来,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但问题依然突出。省环保厅厅长缪学刚表示,表现之一就是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项目实施进度滞后。他透露,截至今年8月,纳入十二五规划的167个项目中,完工56个,完工率仅为34%,与今年项目完工率要达到70%的考核要求相差甚远。

  在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中,截污治污项目建设至关重要。省人大城建环资委调研报告因此建议,应当加快规划项目建设进度,制定年度实施计划,按月细 化工程进度;积极组织环保、发改、建设、农业、水利等相关部门建立工作推进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对项目建设进度严重滞后的地区,应暂停其涉水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

  锁定源头,多措并举—— 努力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巢湖地跨合肥、芜湖、六安、马鞍山、安庆等516个县()区,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断挤压着巢湖水生态环境空间,农业生产、规模化畜禽养殖造成的面源污染也日趋严重。

  省人大城建环资委的调研报告显示,由于化肥、农药投放量大、利用率低,对农村、农业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导致部分富营养成分及有害成分流入巢湖流域,成为巢湖流域污染的重要因素。据测算,巢湖流域规模化畜禽养殖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流域总排放量的48%

  农村绝大部分地区生活污水仍直接外排,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除草剂等使用普遍,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亟待加强。针对调研发现的这一问题,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张东安等认为,应当加强对污染源头的分析,多措并举治理面源污染,建议大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科学规划、优化布局,确保养殖场达标排放;在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上,加快建设集中和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垃圾中转站、垃圾处理设施。

  依法行政,强化监管—— 确保巢湖水质稳定改善

  根据国家和我省要求,到2015年,巢湖湖体维持轻度富营养水平并有所减轻,环湖河流水质基本消除劣类;到2018年,巢湖水质显著改善,成 为具有持续自净能力的生态大湖,各项生态环保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今年7月,修订后的《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将于121 起施行。新修订的条例进一步细化防治目标、硬化防治措施、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强化监督手段和法律责任等,为防治巢湖流域水污染提供了有力法制保障。

  实施好条例规定,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铁面执法的魄力和持之以恒的耐心。审议过程中,不少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要使严格的规定一一落地,各责任主体部门应当切实担负起监管职责。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李维勇等建议,要进 一步厘清巢湖治理各职能单位之间的职责关系,逐步建立起统一科学的管理体系;持续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监管,通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联合执法等措施,确保条例各项规定落到实处,推动巢湖水质稳定改善目标早日实现。(高城)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