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庆新中国成立65周年:守护健康 筑牢防线

访问次数: 686                        发布时间:2014-10-09

[字体: ]

家门口医生的电话随时能拨通,打针吃药更便宜,疑难杂症不出省就能看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百姓健康防线越筑越牢。

  卫生服务构筑便民就医圈,家门口看病成现实

  抽烟645人、喝酒1185人、缺少运动2025……”铜陵市幸福社区井巷卫生服务站的医务人员,为辖区8000多市民的健康状况和生活习 惯建了本明白账我们对辖区居民实行积极的健康干预措施。站长刘琳介绍说,站里每年会集中给60岁以上老人免费做一次体检,并对1000户居民进行上门健康随访服务。

  1949年,我省仅有卫生机构31个、卫生技术人员310人、床位190张,医疗机构房屋、设备简陋,广大群众缺乏最基本的就医条件。经过65 年的发展,老百姓家门口看病的梦成了现实。2007年初,我省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纳入首批民生工程项目,截至目前,全省社区卫生服务覆盖了 100%城市人口,基本织就“15分钟就医圈,广大社区卫生工作者走入社区、走进家庭,为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截至2013年 底,全省已有40万户城市家庭签约家庭医生,覆盖城市居民100余万人。在农村,2007年,全省启动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民生工程建设,按照一个 乡镇一所卫生院、一个村一个卫生室的原则,在千镇万村密密构筑起卫生服务网

  从城市到乡村,稳步推进的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正日渐完善着全省6800万城乡居民的就医圈服务网络功能合理、便捷惠民,才能为城乡人民提供良好医疗卫生服务。自2007年我省把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列入政府民生工程,我们的工作目标始终 牢牢定位在百姓满意上。省卫计委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

  打针吃药费用明显降低,基本医疗回归公益

  我一个月要用两三支胰岛素,以前每支250元,医改后只要204元,光这一项,一年就能省1000多元。 ”59岁的陈学涛是霍山县人,因患有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每年住院不下10次。

  药价低了,得益于我省从乡村到县城普遍实行的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医疗卫生服务只有打破以药养医,回归公益性,才能减轻城乡居民多年来背负的沉重医疗负担。省医改办负责人表示。

  2009年,我省在全省32个县(市、区)启动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 2010年9月1,全省所有政府举办的基层医药卫生机构全部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在全国率先实现基层医改全覆盖药品全部进价销售,药价全部上墙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省医改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实行零差率后,我省同步推进双信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新模式,量价挂钩、统一网上采购、全省集中配送,促使全省药品价格平均降幅逾50%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于201211121个县试点,1215全面推开。通过省集中招标采购、取消药品加成,县级公立医院药品费用 明显下降,2013年,全省县级公立医院次均门急诊药品和住院费用分别下降4.78%11.25%,医院次均CT、核磁共振检查费分别下降15.6% 23.6%

  百姓受益的背后,是政府财政的大力度投入。2010年至2012年,全省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总量高达88亿元,年均增长32.4% 2013年,省级财政新增投入1.87亿元用于补助药品零差率。按照填平补齐原则,通过分期分批新、改、扩建,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建设得到有效提升。 2009年以来,全省共投入48.6亿元对96所县级医院开展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又先后投入4亿元组织实施了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儿科建设、急救建设和远程医学会诊等项目。

  5000万农民看病能报销,新农合织就健康保护网

  18岁的朱徐斌是潜山县余井镇松岭村人,因患急性白血病2013115在安医大一附院接受住院治疗,至1216出院时,医疗费整整花 了11万元。新农合报销了6.6万元,除了基本补偿的5.1万元,大病保险还即时结报了1.5万元!这个来自好政策的意外惊喜,给全家人的心头带进一抹明亮。

  小病拖,大病扛,宁死不愿进病房”“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是我省农民曾经的真实生活图景。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呼声强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浮出水面。 2003年,宁国、天长等10个县作为首批试点县启动运行新农合。至今年8月底,全省参合农民达5190万人,参合率100%。与此同时,筹资标准也 不断提高,已由最初的30/人增至今年的390/人,其中,省财政为每位农户补贴320元,为此将投入136亿元。参合农民在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比 例最高可达90%;为扩大群众受益面,门诊统筹也同时得到大力推进,如今100%的村卫生室均开展了门诊统筹。

  针对一些大病患者报销后个人负担仍较重的现象,20136月起,我省又启动新农合大病保险试点,参合农民在获得基本医疗保险基础上,只要自付费用超过起付线都可再享受大病保险带来的实惠。这一合理的制度安排,让医保结余资金的死钱变成造福于百姓的活钱,有效缓解了大病患者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问题,为农民看病有力兜底

  报销的钱多了,报销的手续也更方便了。 2009年底,我省基本建成一个省级平台和87个县级平台,纵向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全省新农合信息网络。在此基础上,2010年底 启动省内异地结算,并于2011年底在全省范围内推开。同时,还探索推进跨省即时结报业务,截至目前,全省已有21个新农合统筹地区与27个省外医院开展 即时结报业务,当地参合患者更能享受到在哪住院、在哪报销;当天出院,当时报销的跨省即时结报服务带来的便利。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