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立安徽学院关防
国立安徽大学关防
说起“关防”,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是什么,但是看到实物大家就会明白了,原来是官方印章(校印)。近日,安徽师范大学档案馆首次公布了两枚“关防”,分别为“安徽省立安徽学院关防”、“国立安徽大学关防”,两枚关防见证了建国前安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
两枚关防首次公布
关防,印信的一种。近日,安徽师范大学档案馆公布了两枚珍藏的档案珍品“关防”。其中一枚系纯铜铸造,上铸有篆文“安徽省立安徽学院关防”,左边款刻有“国字第七千五百三十九号”,右边款刻有“中华民国三十三年七月”。它是由民国政府的国家印铸局统一铸造的篆文官印。
另一枚也由纯铜铸造,重
安徽师范大学希望通过公布这两枚关防,让入学新生和校友能从曲折发展历程中看出,解放前的省立安大、国立安大及解放初期的安徽大学和现在的安徽师范大学一脉相承、薪火相继、延续至今。
关防见证校迁历史
省立安徽大学的停办
1938年6月安庆在抗日战争中沦陷,1928年创立的省立安徽大学被迫西迁,辗转湖北、湖南等地,终因困难重重,于1939年夏停办。
省立安徽学院的诞生
1940年春,安徽省政府决议筹办安徽建设学院。1941年2月,在安徽省立煌县(今金寨县)古碑冲设立了安徽临时政治学院。1942年9月改 为安徽省立师范专科学校,主要培养中学教师。1943年7月,增加专业,正式更名为省立安徽学院,聘
省立安徽学院的搬迁
抗日战争胜利后,省立安徽学院迁往合肥。
1946年11月,省立安徽学院从合肥临河集搬迁至芜湖,定址赭山南麓,即现在的安徽师范大学赭山校区。
国立安徽大学的复校
抗日战争胜利后,安徽省各界人士吁请国民政府恢复安徽大学,并要求改“省立”为“国立”。
1946年10月,500余名省立安徽学院的学生转入国立安徽大学,成为复校后最大的学生来源。 (1946年11月,学校正式启用“国立安徽大学关防”。 )
同月,国立安徽大学隆重举行成立大会暨开学典礼,标志着国立安徽大学正式成立。
国立安徽大学的搬迁
1949年安庆解放,南京军管会派军代表靳树鸿等四人接管国立安大。
1949年7月,长江洪水泛滥,导致安庆护城圩溃破,安大校园被淹。
解放后,“安徽大学”几经调整、分拆,先后改名安徽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皖南大学、安徽工农大学,1972年,正式定名为安徽师范大学。(通讯员彭劲 王峰 记者纪在学文/摄)
信息来源:安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