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赠报支教成文化扶贫、文化惠民生动实践

访问次数: 1002                        发布时间:2014-10-13

[字体: ]

两年来,由省委宣传部组织,安徽出版集团、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出资,实施赠报支教,每年将2万多份《安徽日报》送到27个贫困县区的高中教师手中——

 

  你看这篇《榴园村映日榴花别样红》,用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的事,多接地气!那篇《梦想在寂寞的枝头开花》,语言优美,意蕴丰富,读了让人有启发、有感悟,带到课堂,让学生们学习,对教学很有帮助。近日,萧县中学会议室里,对文化扶贫、赠报支教调研组谈起读报感受,从教22年的林劲松老师深有感触。

  两年来,在省委宣传部关心主导下,安徽出版集团、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出资,每年将2万多份《安徽日报》送给27个贫困县区的高中老师。读党报、用党报,成为师生学理论、学政策、学时事、学文化的有效渠道,赠报支教,成为我省文化扶贫新品牌、文化惠民新实践。

  赠报支教,在校园传播主流价值观

  每个工作日,《安徽日报》如期而至。林劲松说,党报信息权威,内容丰富,用心读就会有收获,既能扩大教师的视野,又能用于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素质能力。

  从2013年起,包括林劲松在内的2万多名贫困地区教师通过免费赠阅的《安徽日报》,带领学生学政策、知时事、看天下。赠报支教活动由省委宣传部主办,省教育厅、安徽出版集团和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协办,安徽日报社和省邮政公司承办,201211月启动。活动丰富了贫困地区群众的精神生活,传递科 学文化知识。启动伊始,省委宣传部相关负责同志寄予厚望,要求各有关单位充分认识此项活动的政治性、社会性和公益性,通力协作、相互支持,打造文化扶贫新品牌。

  两年来,安徽出版集团、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每年合计订购《安徽日报》21455份,赠给27个贫困县区普通高中专任教师。省邮政公司要求各地及时 投递。经各方合力推动,持续开展的赠报支教活动,惠及数万名贫困地区师生,在校园传播主流价值观,塑造广大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成为我省文化扶贫的闪亮品牌,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读报用报,强化青年人责任担当

  今年9月,为全面了解和评估赠报支教活动开展效果,听取教师心声,各参与方组成调研组,深入26所中学,开展座谈、问卷调查,发放回收2100 份问卷。根据教师反馈信息,读党报用党报活动意义大、效果好,党报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用到教学、班会和学生阅读中,丰富了学生们的心灵世界,强化了青年人的责任担当。

  将读党报运用到备课之中,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很多教师充分利用《安徽日报》,在备课之中,将好的新闻、理论文章、副刊作品等裁剪下来,粘贴在 备课笔记中。长丰一中地理老师杨胜利说,在课堂讲授安徽地理时,就将《安徽日报》江淮城市群专版中专家观点引入教学,很有直观性和针对性,加深了同学 们对家乡地理地貌和人文特点的认识。

  将读党报传播到班会之中,有利于开展课余活动。潜山野寨中学规定,每周每个班级召开一次朗读班会。严鹏、吴旺、汪和平等老师事先从《安徽日报》上挑选好文章,让同学们朗读,让大家讨论文章意义、提炼主题思想,同学们很受启发和教育。

  将读党报引导到课外阅读,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霍邱中学殷康德老师为所在班级专门配了一个《安徽日报》报架。他说,学校平时是封闭管理,《安徽日报》成为学生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不少教师表示,高中学生学习任务重、升学压力大,很多学校禁止学生上网、看电视,学生获取课本以外知识的渠道有限,将 传递正能量的党报在学生中传阅,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效应发酵,九成受益者盼长效化

  调研中,教师们纷纷表达心声。有教师反映,不少偏远地区学校教学条件差,一些特岗教师与外界接触少,需要报纸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建议将赠报支教活动向偏远地区的学校和特岗教师延伸,增加活动的受益面。

  有教师提出,希望党报多解读教育改革内容,多报道先进的教学经验和优秀教师事迹;多关心基层教师生活;多挖掘安徽历史文化题材;多刊登经济社会理论前沿优秀文章等。

  赠报支教惠及贫困地区师生,希望这项公益活动继续做下去,越做越好!岳西中学高三政治老师储昭柏说。回收的2100份调查问卷中,93%的教师希望赠报支教活动继续开展。

  为教育事业服务、为基层师生服务,是企业的社会担当,我们也呼吁更多的企业和爱心人士,加入到这一公益活动中来。安徽出版集团、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表示。在省教育厅师资处处长齐建平看来,教师教书育人,贫困地区尤其是山区信息获取渠道相对较少,赠报活动是提升贫困地区教育水平的具体行动,有利于引导教师掌握政策方向,面向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扩大学生知识面,希望活动长效化。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