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养德育新风

访问次数: 814                        发布时间:2014-10-16

[字体: ]

省发展改革委

 

今年527日,中央宣传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正式启动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这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美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贯彻落实中央要求,今年7月,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委宣传部印发了《安徽省节俭养德全民行动工作方案》,并专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全省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进行动员部署。会后,我委立即要求全省发展改革委系 统积极配合宣传部门认真组织开展该项工作,切实做到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行动具体、抓出成效。

  一是科学研判形势。十二五以来,全省节能降耗情况一直处于国家三级绿色预警状态,节能工作进展总体顺利。2011-2013年,全省单位 GDP能耗分别下降4.06%4.15%3.78%,单位GDP能耗实际值由2011年初的0.785吨标煤/万元下降到2013年的0.693吨标煤/万元,前三年我省可累计完成十二五能耗下降总体目标进度的70.18%,超序时进度10个百分点以上;今年上半年全省能耗下降3.38%,超省政 府年初确定的2.8%的序时进度目标。全省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的提升。但也要看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对发展的制约不断强化。我们应该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来理解和把握加强节约、开展全民节约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 性。

  二是狠抓专项行动。把节俭节约纳入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融入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公民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提升全社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思 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一是开展绿色照明行动。今年我省计划推广高效照明产品500万只,重点向农村及偏远地区、学校、医院、机关等公共机构进行推广。截至8 月底,推广任务已基本完成,预计可实现年节电2.7亿度,折合节约标准煤9.5万吨。二是开展资源循环利用行动。大力推进了8个节能环保装备、38个资源 综合利用等重大示范项目,预计建成后年可节水1470万吨,综合利用尾矿、煤矸石495万吨。界首市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区、马鞍山安徽鑫港炉料股份有限公司获评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铜陵市、界首市获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三是开展节能兴企利民行动。以合肥、芜湖被列入国家新一轮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为契机,争取中央补助资金2.96亿元,仅2014年一季度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422辆。今年9月,我省奇瑞、江汽28款节能汽车,六安江淮电机、皖南电机等2141个节能电机产品列入国家节能产品惠明工程目录,对购买节能汽车的用户,将给予3000元奖励。四是开展试点示范问效行动。对全省 300多家万家节能低碳行动企业实施了能源审计,深度挖掘节能潜力,完成了万家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工作,仅2013年实现年节约标准煤260多万吨,同 时对未完成年度节能任务的用能企业,提出限期整改。

  三是坚持多策并举。坚持把资源节约融入到经济建设的全过程,用节约理念指导规划编制、政策制定、体制改革、价格管理、投资安排、项目建设等各项 工作,大力推动可持续发展。一是以科学规划促节约。科学规划是最大的节约。目前,全省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认真谋划 好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和事项,坚决防止因规划不当、决策失误造成的浪费现象。二是以机制创新促节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继续取消和下放一批核准事项,优化审批流程,为企业创造社会财富减少成本。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能源资源稀缺性的价格形成机制,深入推进电价改革,完善电价制度和水价政策,积极稳 妥推进天然气阶梯价格改革等,运用价格杠杆促进资源节约。三是以转型发展促节约。认真贯彻好国务院和省政府化解产能严重过剩政策,完善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强化市场和环保倒逼机制,为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腾出资源和空间,努力走出一条低投入、低消耗、少排放、可持续的发展新路。四是以内部挖潜促节约。继续加快传统行业企业技术改造步伐,积极运用新技术、新设备,降低原材料、用电、用水等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选择一批地方和单位,建设成为节能综 合性示范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各类试点示范单位,推广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成功模式。

  勤俭节约惠及各方、人人有责,需要协调行动、合力推进。全省发展改革系统要积极配合宣传部门,通过集中宣传、主题实践、教育引导和专项行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凝聚全民节约的正能量,让节俭节约在江淮大地蔚然成风。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