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坚持“五个”融合,扎实搞好市场监管体制改革

访问次数: 523                        发布时间:2014-10-24

[字体: ]

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省以下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和改革完善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皖办发[2013]24号)等文件精神和省市有关会议部署,泗县在积极稳妥推进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中坚持做到“五个”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

皖办发[2013]24号文件下发后,泗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有力地打出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组合拳”,于四月二十日前全面完成了市场监督局机构组建、领导班子配备、职能整合、人财物划转,“三定”核定等改革任务。同时,实现了机构、职责、人员从整合到磨合再到融合的转变,确保了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

一是机构有效融合。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系统设置内设股室、直属单位、派出机构、下属事业单位并明确其主要职责后,各股室、二级机构的职能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所有工作上下联动、密切联系、形成合力,成为系统化的有机统一体。有效避免了“整而不合,形聚实散”。

二是职能有效融合。在“三定”规定的基础上,对各股室的主要职责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完善优化了一系列办事流程,各股室的职能更加明确,责任更加清晰,减少了职能交叉,理顺了职责关系,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能落实,避免了推诿扯皮现象。同时建立健全股室及下属单位之间协调配合机制,有效防止整合未融合、各自为战的现象,形成了工作合力,提升了行政效能。

三是办公场所有效融合。对原工商局办公楼内各办公用房进行调整,将市场监督管理局机关各业务股室全部迁入同一办公楼办公,实现办公场地深度融合。

四是领导班子有效融合。按照“授权充分、各负其责”的原则和不交叉、不遗漏、不重叠、全覆盖的要求,根据班子成员各自的特长优势,对领导班子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对重大事项的决策实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实现了领导班子协调高效运转,确保班子整体效能的发挥。

五是人员思想有效融合。始终把做好政治思想工作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领导班子与干部职工面对面进行谈心交流,让干部职工很快适应了机构整合带来的变化, 积极打破“看不见”却可能存在的因“三合一”而造成的无形隔阂,做到机构融合的同时,工作模式、人员思想情感也随之融合,使全局上下心齐气顺,思想统一,步调一致,达到上下合心、合力、合拍,从而防止了绩效下降。

  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组建后,充分发挥了原工商部门机构设置和队伍体系完整、质监部门拥有完备的检验检测技术支撑、食药部门具备食品药品监管的专业优势,优化市场准入方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切实构建贯穿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监管、执法、技术支撑相衔接的监管机制。他们针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群众热切关注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开展了食品安全百日会战,小餐饮、学校食堂和农村食品市场“四打击四规范”专项整治,端午、中秋、国庆等节日市场大检查,主题为“合理用药、安全饮食、关注老年”的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月活动和“医疗器械五整治”专项行动特别是中高考期间,他们成立了食品安全监管小组,安排人员驻点对中高考期间的餐饮场所进行24小时监管,确保了我县在中高考期间无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加强了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组织开展了电梯、涉氨制冷企业、快开门式压力容器、油气等危化品管道管线及压力容器安全使用专项整治行动,确保事故隐患早发现、早处理、早消除。大力实施质量兴县和“名牌战略”,创建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优质轻纺示范区,目前,全县拥有安徽名牌7家、宿州名牌12家、省卓越绩效奖5家、泗县政府质量奖1家,省著名商标5件。大力推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积极营造宽松平等的市场准入环境,今年以来,全县新发展私营企业720家、个体工商户1859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38

通过卓有成效的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全县市场监督管理系统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狠抓各项目标管理工作的落实,市场监管队伍呈现出了崭新面貌,市场监管工作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