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网络作家日前参加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受到广泛关注,网络爱国与文明上网成为热议话题——
爱国,信息时代怎样“一网情深”
网上冲浪莫把戾气当风气
“很多年前,我也爱在网络上批评政府抨击制度,习惯于欣赏负面情绪,习惯于以此宣泄快感,后来随着社会阅历的增长,价值观的成熟,在网络上发帖子不再‘愤青’。 ”长期活跃于国内各大网站论坛的芜湖网友刘根生说。
他告诉记者,当年,他在网络上帖子很火,一篇骂政府骂体制骂社会的帖子引来无数跟帖“叫好”,越是语言暴力越是极端思维越受追捧。 “在网络上有一种奇怪的心理,在网络上可以理直气壮标榜自己阴暗心理,可以发泄在现实中受到的任何一点怨气并无限放大。 ”刘根生说。
当今,网络社会确实存在一种让人感觉很诡异的现象,无论政府怎么做,做什么,都会引来一群毫无理由的骂骂咧咧的网络“愤青”,仿佛不骂政府就是不懂现代民主,不质疑国家就是不懂政治文明,总有一些人将这种质疑与良知和道德挂钩,以此来凸显自身道德高尚。
“在网络上发正能量的帖文,说政府的好话,是需要极大勇气的。这样的帖文,很有可能被围攻被谩骂。我对此都一笑而过,并不放在心上。 ”资深网友“花千伴”说。
他说网络更像一个舆论战场,不同的观点在网上激烈碰撞。在网络上批评的声音应该有,揭露的声音也应该有,但现在很多网友是在偷换概念,用造谣、污蔑、谩骂来代替批评,用诅咒来代替批判,并没真正指出问题所在。
网络充满戾气,经常出现“一边倒”的负面声音,却很少有网友站出来反驳。“花千伴”担心,网络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之一,他们对世界、对国家、 对社会的认识,大部分来自互联网,当他们接收的仅仅是一种负面声音,在这种舆论氛围下成长成熟,祖国的未来不得不让人感到担忧。
“很长一段时间来,网络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搞得乌烟瘴气,甚至成为国外反华势力的主战场和主推手,严重误导了网民的观念,对我国的国家安全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更不能成为反华势力得心应手的工具。 ”中安网友“小兴安岭”说。
虚拟世界不能成为谣言土壤
非理性的爱国情绪一旦走上网络,其负面效应便很容易得到激发和扩大。前几年,合肥的“家乐福事件”就是由网上一些失实的信息和偏激的言论相互激发,最后演变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打砸超市的抗议活动。
网上发言发帖采用匿名方式,可以随意地发布信息、尽情地宣泄情绪,而不需要审慎地思考由于自己发言而导致的社会后果。
刘根生告诉记者,在网络中“说话意味着存在,沉默就等于死亡”,网民们也逐渐摸索出一套更容易吸引眼球的表达方式,形成了一种抒情重于说理、呐喊重于论证的表达风格,甚至成为口号式爱国主义。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一派繁荣的背后,则一直有着“藏污纳垢”的另一面。网络空间里不同程度地充斥着谣言、暴力、欺诈、色情、恐怖信息等网络“毒瘤”。
近期,安徽牌照面包车“拉娃娃”绑架孩子,在网络上流传十分广泛,最后被证实是不折不扣的网络谣言。除此以外,“95后女网友用身体换旅行”“乞讨人员砍掉骆驼四肢”“参加微信活动就能得到加油卡”等信息,均被证实是网络谣言。
在网络上流行一句话,“谣言并非止于智者,而是止于下一个谣言”。在诸多网络谣言中,针对社会公众人物、社会伦理道德和社会基本制度的谣言,危害是最为广泛的。短短的一篇网络帖子、一则网络笑话,看似无足轻重,最终却会玷污公民名誉,威胁社会稳定,影响群众生活,破坏国家形象,这类谣言从根本上 破坏公众对政府、社会和政治制度的信任,造成严重的思想混乱。
“少数别有用心者更是通过制造传播谣言丑化党和政府形象,歪曲事实,怂恿不明真相的群众,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省网宣办相关负责人说。诸如,“蛆橘事件”让全国柑橘严重滞销,地震谣言令山西数百万人街头“避难”,响水县“爆炸谣言”引发大逃亡,日本地震后散布谣言引发全国“抢盐风波”……
“七条底线”传播爱国正能量
前不久,中国互联网大会发出倡议,全国互联网从业人员、网络名人和广大网民,都应坚守“七条底线”,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自觉抵制违背“七 条底线”的行为,在网络上积极传播正能量。 “七条底线”包括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信息真实性底线。
“国泰才能民安,没有人不热爱自己的祖国,也没有人不希望社会和谐。在网络技术如此发达、网络舆论又如此复杂的现实里,作为网民一定要坚守‘七条底线’,理性上网,做网络文明的传播者,做一个合格的网民也是爱国。 ”刘根生说。
他认为,网络谣言伤人害己,当我们今天以谣言伤人时,说不定明天就可能为谣言所伤。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更要勇于抵制谣传,做网络舆论环境的维护者。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网络空间管治是信息时代的新课题,应根据情况不断探索创新,逐步完善。网络作为重要传播平台,要建立更好的判断、过滤谣言机制,履行应承担的义务。 ”合肥论坛副总经理张弦说。
作为论坛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网站要提高技术应用管理水平,筑造防范网络谣言的第一道“防火墙”。要想铲除网络谣言,对其加强监测、识别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只有将网络谣言封堵在产生之初,才能避免其酝酿扩散。
“张海迪是德国籍”“杨澜诈捐”“中国铁道部对事故赔偿内外有别”……这些曾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的消息,最后却被证明全部是谣言。谣言的制造者“秦火火”一审被判刑三年,此后,“立二拆四”“环保董良杰”等多名涉嫌在网上制造、传播谣言的“大V”落网。
谣言的制造者难逃法网,以法律法规警示网友,网络世界并不是法外之地。 “遏制网络谣言的滋长和危害,关键要建设一个良好的网络舆情传播环境,不给其生成、传播、发酵的土壤和机会。以制度约束人们的言行,以法律法规警示人们的心理,从而发挥制度规范的长效机制,促使网络生态积极健康发展。 ”省网宣办有关负责人说。(张岳)
·小调查·
普通网民的中国心
爱国要大胆说出来
爱国不是献媚,弘扬中国精神也不是吹捧。说爱国是献媚,可见一部分人思想深处的爱国思想不够坚定。爱国本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之事,网民们直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值得支持。总之,爱国情怀需要爱护和培养,而不能横加打击和围攻。
——中安网友“醉江南”
“爱国”是我们共同的追求,这是一个国家中不同立场、不同阶层、不同身份、不同地域的人共同追求的价值,也是最大公约数。网络作家满怀爱国热情,希望通过自己的笔来传递网络正能量,其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
——中安网友“驰名”
有人说,爱国很遥远,不知从哪里做起;有人说,爱国很抽象,不知要做什么;有人说 爱国很宽泛,不知要从哪儿入手。其实,爱国就在眼前,就在身边,就在手上,就在脚下。作为一个普通网友,我没有太多的华丽文章,也没有太多的高深之作,我从我的视角,理性地看待目前中国的发展现状,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
——安徽日报法人微博粉丝“康康”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诚然,每个人都希望自由地呼吸,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主张,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要坚持实事求是,要坚持尊重他人。在网络上,自由表达要有一个基本前提:为了国家富强,为了民族进步,为了人民幸福。
——新浪网友“小萱”
在现实中做践行者
是不是真爱国,不仅要看线上言谈,更要看线下实际行动。网上那些打着“爱国”旗号骂爱国言论的人,首先就得检讨检讨自己的言论可能给别人留下的遐想空间。网络空间里,我们应该多以阳光的心态对待他人;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做爱国的自觉践行者。
——新浪网友“喜欢赖床的猫”
在网络上有种奇怪的舆论心态,就是讲正能量的东西,天然就遭受一些人的攻讦。无论是哪种方式,无论出发点是什么,但抒发爱国之情本身是值得肯定的,我们可以不认同他们的某些行为方式,但不应该肆意谩骂攻击他们在网上传递正能量。
——新浪网友“墨鱼仔”
不管你是谁,不管你在哪里,不管你要做什么,只要是一个中国人,就要用平凡的一言一行爱国报国,以平常的点点滴滴来兴国强国。只有这样,才能汇集强大的正能量,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安徽日报法人微博粉丝“爱吾所爱”
不在网络上放大负面情绪
一打开网络,各种负面消息扑面而来,让人心情格外沉重。希望网 络不要成为“泄气站”,而要成为我们这个大国网民的正能量加油站,在梦想、信念、事实等诸多维度去增强人们的判断力、强化国人的信心、凝聚亿万人的力量。我们热情期待,网络正能量为实现13亿人的梦想增加新动力。
——安徽日报法人微博粉丝“深秋”
作为普通网民,爱国要从自身做起,现在网上负能量的信息比较 多,我们在遇到这些负能量的消息时要做到不起哄、不扩散,对有争议的信息首先要找权威媒体了解事实真相再发声,平时多发表一些积极向上的言论,多转转具有正能量的文章,在自身周围建立起一个充满正能量的舆论氛围。
——搜狐网友“铁观音Kimi”
我平时喜欢上网刷刷微博,看到一些正能量的帖子就会转发。现在网上的信息很多也很乱,有的人会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对这些煽风点火、造谣传谣的信息要查实辨明,对谣言不听信、不支持,用自己的行动来为网络和谐作出自己的小贡献。
——搜狐网友“六点钟了”
低俗泛滥、价值观混乱、是非标准模糊,极端思维、语言暴力盛行,负面情绪、消极心态突出;更有甚者,有人在网上公然煽动对政府的仇视和敌对情绪,在网络影响力日益扩大的当下,大量负面的东西充斥网络无疑会撕裂社会、撕裂共识。
是时候治理网络消极负面情绪了,我们拭目以待!
——新浪网友“大熊”
(朱胜利、李浩、张岳、朱芳、管立 整理)
爱国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理性
“我发现,只要我发爱党爱国的帖子,不是挨骂就是一顿批斗……”一位心情郁闷的网友坦言。据笔者简单调查,有这种遭遇的网友还为数不少。以骂对骂,显然掉价;置之不理,肯定不行。如何正确应对这种情况,考验爱国者的智慧和勇气。
爱国作为一种高贵的情感,不能没有理性的支撑。否则,爱国就会变成一种浅薄的情绪宣泄,就会失去本来应有的深厚底蕴。结果,要么冲动盲干、误入 歧途,如个别打砸哄抢的流氓“爱国”者;要么一时热度、不能持久,如某些唾沫飞溅的口头“爱国”派。真正爱国者,既要有爱国之情,又要懂得如何爱国,线上 线下都该如此。
爱国者的理性,当然不是经济动物的“理性”。实际生活中,有人表面上说着“我爱国”,私下里却嘀咕“国爱我吗”,他们抱着没有好处不爱国的荒唐 信条,时时处处都在打个人利益的小算盘。这种人虽然一时爱国,但只要环境一变,就可能投机卖国,值得我们警惕。此外,还有人喜欢打着爱国旗号,嚷嚷什么 “消费爱国论”和“买房爱国论”,让熏天的铜臭亵渎了神圣的情感。这些不是理性,而是算计,与爱国无关。
爱国者的理性,源于对国情国史的敬重。只有深知国家从哪里来,我们才有发自内心的热爱。从空间上看,每个国家都有一个物理疆域;从精神上说,每 个国家都是一个精神母体。一切深厚博大的爱国主义都建立在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的基石上。互联网上,少数人打着“揭秘”“解读”的幌子,歪曲历史事实,丑化历史人物,搞乱了部分网民的历史观,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对此,爱国者仅有道德义愤不行,还要敢于站出来,还原历史本来面目,揭露某些人的叵测居心。
爱国者的理性,源于对国家使命的担当。古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就要聚焦使命,勇于担当。前两年,日本非法“购买”我国钓鱼岛,激发我 国民众的强烈愤怒。除了依法游行示威、表达集体抗议,我们还能做什么,还应该做什么?有位年轻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要抵制日货,并不是要砸自己的日货,我们在各行各业,都要比它做得好。我们的官员,比他们的廉洁;我们的街道,比他们的干净;我们的桥,比他们的结实;我们的年轻人,比他们更有未来,更 有希望。这就是一种超越了愤怒的理性,标志着我国大多数青少年的爱国观念日趋成熟。
爱国者的理性,源于个人行动的自觉。爱国者要有精神自觉,更要有行动自觉。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 义都没有。爱国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具体的行动。爱国者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以爱国之行表达爱国之心,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正如一位学者说的: “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吴林红)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