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永恒主题,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致力于维护和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拥有强大凝聚力、感召力和亲和力的力量之源,从根本上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优势、道义优势和制度优势。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江淮儿女孜孜以求的理想与目标。现代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安徽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彻底打破旧的社 会制度,通过“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通过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经过多年努力,人们的权利和自由有了更加切实的保障,人们享有更加充分的公平竞争的机会,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实践证明,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它激发奋斗者的进取心,汇聚全社会的正能量,昭示社会文明进步的 方向。我们必须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洒满江淮,照亮美好安徽的前程。
加强法治建设,夯实公平正义的根基。法治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障,加强法治建设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习近平总书记 强调,要依法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在为公平正义的实现创造物质文化条件的同时,大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社会事务,从法律上、制度上营造维护公平正义的环境。在推进安徽改革发展中,我们要着眼 长远、抓住根本,在制度和法律建设上狠下功夫,更好地保障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推进各项治省理政活动的制度化、法律化,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使权力运行守边界、有约束、受监督,让所有的社会成员面对相同的规则。要 深化司法制度改革,坚决捍卫法律尊严,坚决维护司法公正,用法治的天平托起一个公平正义的美好安徽。
推进公平发展,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实现公平,关键是要为每一个人提供应有的平台和空间,使人们平等参与社会发展进程,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习近 平总书记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在改革中消除身份等各种不平等壁垒,在发展中增进广大群众权益。建设美好安徽,推进公平发展,要把公平作为推进发展的价值准则和 内在要求,注重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更好地保证人们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推进户籍等制度改革,在经济社会发展事业中打破身份、区域、职业、财产等差别限制,让每一个人都有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机会。着力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各种不合理规定和隐性壁垒,让各 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健康发展。实施更加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群体、农村剩余劳动力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创业工作。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深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坚持“提低、扩中、调高”的政策导向,合理运用税收、转移支付等再分配调节机制,使发展成 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广大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强化民生保障,兜住公平正义的底线。生存权、发展权是人类最基本的权利,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公平的平衡器和安全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体 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从率先在全国实施民生工程、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启动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到文化惠民工程实现全覆盖,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从统筹城乡发展出发,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努力让全省人民都能 公平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在未来发展中,我们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建设,完善公共财政、税收等制度,逐步建立以公共教育、劳动就业服务、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工作思路,以全覆盖、保基本为优先目标,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障各项待遇标准。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引导广大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预期,凝聚起建设美好安徽 的强大合力。
(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王顺史春梅洪永奇)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