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清单暖人心

访问次数: 645                        发布时间:2014-12-31

[字体: ]

 

铜陵大通镇渔民杨春林带着爱人和孩子参观刚刚分到的渔民上岸定居小区新房。过仕宁 摄

 12月28,亳州市爱心协会、谯城区爱心剧团来到当地光荣院、敬老院慰问老人,欢欢喜喜迎新年。邢鸣林

 

 

窗外,数九寒冬。盘点一年来出现在我们笔端或镜头中的民生镜像,心底却是融融暖流。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一切改革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当是实实在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民生改善,是中国梦的现实温度

  这一年,民生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速,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等17个项目提前完成年度任务。

  这一年,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惠及民生的政策密集出台,顺应新期待的改革相继启幕。就业渠道不断拓宽,收入稳步增长,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经济增长在减缓,民生改善在提速,一减一提是民生改善的最好注脚。

  展望2015,新常态下,摆脱GDP”思维,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人民群众将得到更多实惠。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继续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发力,未来我们必将收获更多的温暖。

  暖暖的幸福,一如冬日的阳光,温润而美好。

  就业保持稳定、日子越过越红火……2014年,新常态下,稳增长和惠民生相互促进,一个个民生新亮点,温暖千万人心。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我省坚持民生优先,加大民生投入,强化社会保障,完善公共服务,增加群 众收入,新常态下谱出一曲民生改善与经济增长的和谐之曲。

  民生投入提速,居民收入渐涨幸福指数看得见

  【新闻回放】

  这条路修得好。咱们现在运东西好方便,路修通不到一个月,收入比去年多了6000多元,真是一条幸福路啊。10月13,黄山市焦村镇上岭村阳垅组村民邵国亮开着农用车拉着一车化肥跑在新浇的水泥路上,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该村民组位于九龙峰脚下,交通闭 塞,祖祖辈辈只有一条沿山势绵延的羊肠小道通往外界,守着金山过苦日子。今年实施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解决了这里多年的交通问题。九龙峰脚下一条800 余米的道路连接上了幸福生活,村里的茶叶、木材、毛竹、灵芝食用菌等农产品畅通无阻地运送到城里销售……

  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大,我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逐步回落,财政收入数字也并不好看,前11个月,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3370亿元,同比增长8.4%,与前几年超过20%以上的增速相比大幅回落。

  但是,民生投入一分也不少,我省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今年前11个月,全省民生支出3196亿元,增长11.1%,占财政总支出的81%。民生工程资金累计拨付67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 98.5%。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公共文化场馆开放、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农村清洁工程等17个项目提前完 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笔笔民生支出相继落地,换来的是百姓生活实实在在的改善。

  基础教育最受关注。全省免除近610万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并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43.9亿元,完成率105%;下拨6.87亿元,春秋学期免费教科书全部发放到学生手中。

  物质生活节节高,精神生活不落下。全省包括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在内的逾1600处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

  城乡居民收入渐涨,钱包日渐丰盈。前三季度,全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99元,增长9.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57元,增长12.2%

  瞄准空白,补上短板筑就坚实幸福底线

  【新闻回放】

  8月底,郞溪县新发镇一个叫避风港的小渔村,刘林朋一家四口结束长年的水上漂生活。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一个多月前我在镇上买了房,90平方米,装修装修添置点家具,春节前就能住新房。刘林朋说的好政策,是我省今年实施的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一条政策,惠及7万多像刘林朋这样的百姓。我省下拨省级补助资金2.3亿元,截至 10月底,全省22058户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任务中,已开工18529户,开工率84%;完成安置12397户,安置率56.2%

  群众利益无小事,惠民政策无盲区。以船为家渔民收入不足同期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一半,成为一个特困群体。实施渔民上岸安居工程,是综合解决这一 特困群体居住、就业、看病、子女上学等生产生活问题的有效途径。随着这项工程的加快实施,一批批以船为家的渔民,住上梦寐以求的新房,开始崭新的生活。

  包括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在内,2014年,我省进一步突出民生重点和薄弱环节,认真做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农村危房改造、各类特困群体的生活保障等工作,注重雪中送炭济人之困,对特困群体加大扶持力度,优先给予保障,把有限财力用到群众最期盼、最急迫的事情上。

  社会救助水平明显提高。今年以来,初步建立以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等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为支 撑,临时救助、慈善救助和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截至10月,城乡低保月人均保障标准分别为416元和236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 13%。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水平分别达到月人均310元和180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4.6%9%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普及,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基本医疗制度保障效应进一步放大。据统计,城镇居民大病保险补偿人数达到7.56万人次,补偿资 金9496万元。 66个统筹地区建立新农合大病保险制度,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新农合大病保险补偿人数达到7.25万人次,补偿资金3.5亿元。

  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民生工程任务圆满完成。截至11月底,全省危桥加固改造工程项目全部开工,完工866座,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保基本、兜底线,新的一年,财政资金要继续向民生倾斜。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要继续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腾出更多的财力保障民生投入。

  安居乐业,完善保障改善民生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新闻回放】

  下水管网堵塞、屋顶漏水、停车难……20年前曾经是合肥最好小区的西园新村,如今成了最大的三无小区之一。但是,这一状况今年得到彻底改善。 2014年,合肥整治包括西园新村在内的老旧小区120个,涉及居民5.7万户,投资约6亿元。该小区居民陈少华女士为政府的暖心工程真心翘起大拇指:老小区改造,政府免费安装门铃,顶楼防水,亲身体会到政策的好处。

  安居乐业,民生之本。今年,我省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圆了更多人的安居梦。 2014年,省及省以上财政共安排127亿元,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1月至8月,全省完成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总投资357.3亿元。全年新开工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46.6万套,基本建成27.5万套。通过廉租房、 公租房、棚户区改造安置房等实物或补贴方式,城镇低保家庭住房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大力实施就业促进工程,1月至11月,就业技能培训完成34.9万人,完成率116.5%。制定公益性岗位实施方案,组织各地集中开发岗位,向社会公布。开发公益性岗位5.4万个,开发高校毕业生基层特定岗位4000个,组织12202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

  1月至11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以上,超过年初预期目标。教育、文化、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民生持续改善,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提高了,消费起来才更有底气,经济增长就有持久动力。

  网言网语

  @OUT_多多:2014年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利民惠民的民生工程: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完善贫困残疾人救助体系,改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居住条件……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也暖了民心。

  @苏懿谅谅谅:通过同学对家乡的描述以及与微博网友的多次互动我了解到,从一直坚持支农惠农工程,到文娱体卫的便民政策颁布实施,再到安徽人救人于危难时刻的一桩桩一件件,以概括,内涵丰富,最为恰当。

  @用户5238891778:这一年里安徽好人不断涌现,安徽省也着力完善先进典型评选机制和道德模范荣誉制度,树立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道德导航灯。他们的故事和经历或感人肺腑,或催人奋进,或可歌可泣。安徽好人的不断涌现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和正能量。

  @吉翁万岁:今年安徽这么多好人好事,这么多正能量,看着就有信心了!凡人善举,传递正能量,温暖你我他。在一个社会里,当凡人善举已成寻常之事,文明才能深深扎根,向上向善的力量才会不断生长。

  @angle656: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利民惠民的政策不断实施,减小了差距,化解了矛盾,促进了社会公平,给绝大多数人带来福祉和温暖。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