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省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主动作为,精准发力,保持了经 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合
年末全省常住人口6082.9万人,比上年增加53.1万人。城镇化率49.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12.86‰,比上年下降0.02个千分点;死亡率5.89‰,下降0.17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6.97‰,上升0.15个千分点。
2014年末全省常住人口及构成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2]2084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92.4亿 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1204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7252.4亿元,增长8.8%。三次产业结构为 11.5∶53.7∶34.8,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6%。全社会劳动生产率48559元/人,比上年增加3221元/人。人均GDP 34427元(折合5604美元),比上年增加2426元。全年民营经济[3]增加值11946.3亿元,比上年增长9.2%,占GDP比重由上年的 57%提高到57.3%。
2014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年末全省从业人员4311万人,比上年增加35.1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415.3万人,减少54.4万人;第二产业1211.1万人,增加 41.9万人;第三产业1684.6万人,增加47.6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816.4万人,增加111.3万人。全年城镇实名制新增 就业67.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2%,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全省农民工总量1850.2万人,其中外出 农民工1320.3万人。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5%。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6%,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4%。
2014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二、农业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628.
2014年全省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年末全省生猪存栏1585.3万头,比上年下降1.7%;全年生猪出栏3089.2万头,增长4%。肉类总产量414万吨,增长2.5%,其中 猪牛羊肉产量298.2万吨,增长4.1%。禽蛋产量122.5万吨,下降1.6%。牛奶产量27.9万吨,增长10%。水产品产量223.7万吨,增长 3.8%。年末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6365.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7%。农用拖拉机238.8万台,减少1.7%;农用运输车66.5万辆,减少 1.4%。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41.4万吨,增长0.9%。农村用电量147.5亿千瓦时,增长6.6%。有效灌溉面积434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6372户,比上年净增1258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 长5.6%,股份制企业增长10.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5.8%。规模以上工业中,40个工业行业有39个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计算机、通 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43.8%,石油加工业增长31.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7%,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4.7%,非金 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2.8%,医药制造业增长10.9%,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0.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0.1%,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 8.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7.1%,汽车制造业增长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2.6%。六大工业主导产 业增加值增长11%,装备制造业增长12.3%,高新技术产业增长13.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2.5%。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原 煤下降7.7%,发电量增长1.5%,粗钢、钢材分别增长3.9%和3.6%,水泥增长1.6%,彩色电视机增长7.4%,家用洗衣机、家用电冰箱、房间 空调器分别下降12.5%、7.1%和0.2%,汽车下降7.1%。
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775.2亿元,增长0.1%,其中国有企业增长4%,股份制企业下降0.8%,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增长 6.1%,中小企业增长5.8%,民营企业增长4.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 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以及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等13个利润超50亿元的行业,合计实现利润1463亿元,增长6.4%,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82.4%。全年资质内建筑企 业实现利税总额390.8亿元,增长14.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948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6]21256.3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工业及信息化产业技术改造投资5031亿元,增长16.5%;民间投 资14681亿元,增长20.9%。分区域看,皖江示范区投资14700.2亿元,增长17%;皖北六市投资5242.1亿元,增长15.9%。分产业 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9.2%,第二产业增长13.9%,第三产业增长17.7%。分行业看,工业投资增长13.2%,其中制造业增长14.6%,制造 业中装备制造业增长17%。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长6.5%。
2014年全省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增长速度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339亿元,比上年增长10%。商品房销售面积6202.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20.8亿元,比上年增长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5%。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002.9 亿元,增长12.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17.9亿元,增长13.1%。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6551亿元,增长12.9%;餐饮收入 769.8亿元,增长13.2%。全省纳入统计的83家开展网络零售业务的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70亿元,增长84.7%。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 额中,吃、穿、用类商品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15.1%、10.3%和10.6%,粮油类增长10.4%,肉禽蛋类增长15.5%,服装类增长11%,化 妆品类增长13.9%,日用品类增长8.4%,中西药品类增长10.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0.5%,家具类增长25.1%,通讯器材类增长 23.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6.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9.6%,汽车类增长11%。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49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出口314.9亿美元,增长11.5%;进口177.8亿美元,增长3%。从出口 经营主体看,生产型企业出口增长11.7%,贸易型企业出口增长9.4%。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25%和1.2倍。
2014年全省出口主要分类及地区分布
全省亿元以上在建省外投资项目5564个,当年实际到位资金794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56个,增长 4.1%;合同利用外资31.1亿美元,增长15.7%;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23.4亿美元,增长15.5%。到2014年底,来皖投资的境外世界 500强企业增加到71家,其中当年新引进5家。全年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金额26.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完成营业额32.3亿美元,增长 10.7%;当年外派劳务人员14139人,增长11.8%。全年新批境外企业(机构)100个,实际对外投资4.7亿美元,下降32%。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旅客运输量[7]14亿人,货物运输量43.4亿吨,比上年分别增长10.1%和9.6%;旅客运输周转量1416.7亿人公里,货物运输周转量13486.1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0.1%和9.4%。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4.4亿吨,增长10.8%,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419.6万吨,增长 26.6%。全省民航机场旅客吞吐量723.5万人次,增长7.8%,其中合肥新桥机场旅客吞吐量597.5万人次,增长6.2%。
2014年全省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及增长速度
年末全省民用汽车拥有量437.3万辆,比上年增长16.3%,其中私人汽车348.2万辆,增长20.3%。民用轿车拥有量226.1万辆, 增长21.2%,其中私人轿车205.1万辆,增长24.8%。全年新增高速公路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财政收入3663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18.4亿元,增长6.9%。全部财政收入中,增值税增长7.6%,营业 税增长7.5%,企业所得税增长15%。财政支出4663.6亿元,增长7.2%,其中民生支出3833亿元,增长7.9%。从重点支出项目看,社会保障 与就业支出增长7.8%,医疗卫生支出增长3.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19%,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7.6%,教育支出增长0.6%。全年33项民生工 程累计投入686.3亿元,惠及6000多万城乡居民。全年社会融资规模4262.2亿元,比上年减少706.8亿元。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 额29817.7亿元,比上年增加3078.4亿元,增长11.5%。其中,单位存款余额13643.2亿元,增长10.3%;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14599.4亿元,增长13%。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2088.3亿元,比上年增加2999.5亿元,增长15.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 7698.1亿元,增长4.8%;中长期贷款余额13164.3亿元,增长20.2%,中长期贷款中个人贷款余额5246.8亿元,增长24.9%。
2014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及增长速度
全年上市公司通过境内市场累计筹资190.1亿元,其中A股再筹资(包括配股、公开增发、非公开增发、认股权证)173.9亿元;上市公司通过 发行可转债、可分离债、公司债筹资5亿元。到2014年末,全省有上市公司80家,上市公司市价总值7041.6亿元,比上年增长48.8%。全年发行中 小企业私募债10.5亿元。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479亿元。全年我省境内证券经营机构证券交易量26532.9亿元,期货经营机构代理交易量 150375.6亿元。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572.3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241.4亿元,增长18.5%;人身险业务 保费收入330.8亿元,增长18.5%。赔款和给付234.4亿元,增长5.1%。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127.4亿元,增长10.5%;人身险业 务赔款和给付支出107亿元,下降0.7%。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39元,比上年增长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2%。人均消费性支出16107元,增长 10.4%。其中,食品支出增长9.5%,衣着增长6%,居住增长6%,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增长26.9%,医疗保健增长23.7%,交通通信增长 8.8%,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增长11.8%。城镇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8]为33.3%,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年末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十、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
年末全省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1个,在学研究生46590人。普通高校107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08.1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 校)431所,在校生91.5万人。普通高中694所,在校生120.1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9%,比上年上升1.9个百分点。初中2905所, 在校生192.4万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9.8%。小学10547所,在校生415.1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8%。各级各类成人学校 毕业生98.4万人。
2014年全省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年末全省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15万人,比上年增长10.8%。科研机构3484个,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办机构967个。从事研发活动人员 18.1万人。全年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408.7亿元,增长16.1%;相当于全省生产总值的1.96%,比上年提高0.13 个百分点。全省有国家大科学工程5个;有国家实验室2个,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19个,省级(含重点)实验室111个,部属(含院属)实验室51个;有 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54家,其中国家级24家。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6个,其中国家级4个。有高新技术企业2361家,其中当年新认定 671家。
全年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740项。主要科技成果有航空遥感系统环境大气成分探测系统、紫金山金铜矿复杂岩土灾变控制及预测关键技术研究等。受理申请专利99160件,比上年增长6.2%;授权专利48380件,下降1%。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7093项,成交金额169.8亿元,比上年增长 29.8%。
年末全省有县以上产品质量检验机构830个,其中系统内109个,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3个;有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机构1个,累计完成强制性 产品认证的企业2148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81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82.8万台(件)。累计制定、修订地方标准2387项。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52个、安徽名牌产品1377个。
全年省测绘档案资料馆为社会各界提供各种比例尺地形图24700幅,测绘基准成果5301点(次),航空航天遥感数据71.3万平方千米,数据 量14921GB;完成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生产与更新44756幅、地理国情动态监测4100平方千米、“天地图·安徽”地图网站数据更新 [9]5.6GB。
年末全省有文化馆120个,公共图书馆109个,博物馆162个(含民营博物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437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0 处、合并国保项目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08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2项,省级名录343项。广播电台14座,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23座, 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8.6%。电视台14座,有线电视用户768.1万户,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8.7%。全年出版报纸98种,总印数11.7 亿份;期刊(杂志)180种,总印数0.6亿册;图书10142种,总印数2.7亿册。有各级国家档案馆137个,馆藏档案资料2217.4万卷(件、册),库馆总建筑面积26.
十一、卫生、体育和社会服务
年末全省有医疗卫生机构24838个,其中医院96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2026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757个,其他卫生机构86个。基 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卫生院139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947个,村卫生室15297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1个,专科疾 病防治院(所、站)4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2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13个。全省卫生技术人员26.4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3万 人,注册护士10.9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4.8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4.9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22.7万张。全年医疗卫生机构共诊疗 2.67亿人次。全年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我省运动健儿共获得30枚金牌、41枚银牌、34枚铜牌。其中,在第十七届仁川亚运会上,获得7枚金牌、3枚 银牌、2枚铜牌,创造了我省境外亚运会的最好成绩。 “全民健身、健康安徽”系列主题活动蓬勃开展,全年共举办百人以上的群众体育健身活动2318次,参加活动总人数270万人次。年末全省有各类提供住宿的 社会服务机构[10]997个,床位11.9万张,收养各类人员7.2万人。不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8252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360个,社区服务 站2850个,社区日间照料床位19713张。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69.3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9.4亿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省已发现的矿种为159种(含亚矿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23种(含亚矿种),其中能源矿种6种,金属矿种21种,非金属矿种94种,水 气矿种2种。全年地质勘查部门新立项各类地质(科研)项目(省级)36项。新增查明资源储量的大中型矿产地12处,新增探明储量矿种1种。年末全省有省、 市、县级环境监测站87个。全省16个省辖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8.1%,比上年上升1.5个百分点;有9个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全省 PM10年均浓度为95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4%。已建成自然保护区39个,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30个、市级2个。当年人工造林面积150.9千公顷。年末森林面积4488千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25200.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2]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3]民营经济统计的范围为集体经济 (不包括第一产业中的集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经济和个体经济。[4]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和行业实行相对分离的划分标准,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不 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5] [6]2011年国家统计制度改革,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和房地产。[7]交通运输部根据交通运输行业专项调查,对我省2013年公路与水路的客、货运量数据进行了调整。[8]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 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9]天地图数据2014年更新的是文字附注数据,2013年为影像数据,记录格式不同,数据量与上年相差较大。 [10]2014年社会服务机构仅指有组织机构代码证的机构。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