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析新常态下的省长之变:官场秩序再造与重振

访问次数: 735                        发布时间:2015-03-05

[字体: ]

香港《大公报》网站3日文章梳理了《省长这一年》,文章称,整风反腐、人事再布局、为法治立威、为改革加码,两年间,官场风气焕然一新。文章说,省长的换位、所辖事务变更、观念与顶层设计对接、自身引领而出的官场风气之变等,这一系列省长之变组成了官场秩序的再造与重振。

  职位之变

  文章梳理称,2014年是本届政府换届之后的第二年,共有五个省份(自治区)行政首长职位发生变动,分别是辽宁、吉林、海南、云南和新疆。其中云南是因为届龄转岗而引发的联动调整,其它四地都是届中调整,或因反腐发生,或因顶层的战略布局。

  20144月,陈政高由辽宁省长任上转岗住建部部长一职,由上海专职副书记李希补其遗缺。李希在上海的经历无疑会对老工业基地带来一线希望。

  山西官员塌方式落马定是2014年最热门反腐话题,由此而引发的效应让观者出乎意料。一系列地方大员的人事调整由强力反腐所致。

  201410月,云南原省委书记秦光荣任职全国人大,遗缺由原省长李纪恒递补,而省长一职由空降兵陈豪顶替。陈豪的东部沿海经历和京畿历练成为了边区云南强劲发展的一个变量。

  蒋定之于201412月去职,其留下的海南省长一职由同样是空降兵的刘赐贵补缺。刘赐贵此前任职国家海洋局局长,再此前,曾为福建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内地舆论普遍认为,刘赐贵接棒海南省长一职是一招妙棋,其此前的职位与当下的南海局势在内里是有所关联的。

  事务之变

  2014的中国省长,领导省政府全面工作的定义未曾改变,但是所辖事务的重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借由现在最火的政治名词四个全面,第一个全面是省长们此前一直所从事的,而后三个全面则是习常态下着重强调的新施政理念。

  习常态将省长们施政的重心移位,用深化改革破除既得利益集团与民争利,用法治来维护国民的尊严,用从严治党来破除官场的物欲横流。

  省级层面开启了小组治省的治理模式。省级层面相继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全部都由党委书记担任,而省长则承接了全面执行改革政策的第一副组长,其它副组长各省情况不一,有些只有另外一名专职副书记,极少数外加了常务副省长。

  除了跟中央层面对应的小组外,其他省级层面也因应改革和发展的需求成立本省特有的小组模式,例如由“60省长陈敏尔牵头成立的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陈敏尔担任组长,意在加快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

  习近平主政浙江时力塑法治浙江的形象,力倡法治文化建设。2014年的中国省长们一边在学习法律,一边在推广依法行政。陕西省长娄勤俭一年共主持举行了四次集体学法活动,要求省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及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负责人必须参加,由专业的法学专家进行专题讲解。

  各省政府常务会议中关于法治的话题也明显增加。山东省长郭树清力促建设法治山东,促进依法行政,浙江省长李强更是将省政府常务会议开成了学法课,强调在法治时代,看一个领导干部是否称职,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具不具备法治能力、能不能坚持依法办事。

  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于201410月结束,在此之前所有省长都围绕自己的联系点展开走访、交流与总结的系列活动。上海市长杨雄多次赴联系点青浦区和赵巷镇,要求集中资源打歼灭战,努力啃硬骨头。此活动让省长们产生了一石两鸟的功效,其一是恢复了中共的历史传统,其二是与民众反复零距离接触,有利于发现和整改辖区内存在的问题。

  观念之变

  所谓顶层设计就是要打破上述各自为政、各为其利的短视发展。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快速推动、一带一路以及长江经济带的大手笔规划都是将视野放诸于国家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习常态下着力于地方发展的省长们,也逐渐凸显了前所未有的大局观。201466,王安顺、张庆伟、李小鹏、陆昊、李学勇、李强、朱小丹、魏宏八省长进京,李克强强调了各地发展不平衡的现状,随后的述职中,省长们也提到了协同发展的重要性。

  2014925,李强率浙江省政府代表团赴沪考察,上海市长杨雄陪同参观上海自贸区。在座谈中,杨雄称上海自贸区是国家改革开放试验田,不是上海自己挖个坑、种自留地。这也是承接了顶层设计上关于将上海自贸区建设成可复制的样板需求。

  20141013日上午,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在广州召开,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首脑参加,共同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深化合作共同宣言》,在本次会议上贵州省长陈敏尔呼吁各方,进一步加强区内各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 双边、多边合作,实现交通互联互通,发展互利共赢。

  在京津冀层面,王安顺、黄兴国与张庆伟三位行政首脑进行了前所未有的互访沟通。王安顺在接受内媒采访时称,我们要真心地、主动地奋力开创区域内 优势互补的新局面。在三方合力之下开启了京津冀通关一体化,打破了海关关区界限。三省市尤其是作为强势方的京津二方,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处理发展与改革的关系。

  省长们这种发展观念的变化,是因顶层设计而变。对地方的考核不再唯GDP马首是瞻,融入更多法治的、深化改革的理念,进一步向被称为第五个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展。

  作风之变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是2014年末最受关注的一部电视作品,由中纪委联合央视制作。作风建设既然没有休止符,那无疑就是一种常态。

  八项规定、反腐清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些在2014年持续深化,也因此而深入官民两界人心。作为地方官场标兵的省长们,一举一动更是被逐渐放置于透明的施政平台上。省长们的作风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变化。

  31个省级行政区无一例外,先后召开教育实践活动的相关专题会议,省长们参加各级政府召开的专题民主生活会。

  陕西省长娄勤俭2014319在石泉县后柳镇了解干部作风建设情况,与此同时,作为省长的他也放下身段,改变自身作风,画面显示,娄勤俭亲和地与村民促膝交谈。相同的画面在过去的2014年,屡屡见诸于各位省府班长身上。20141228,郑州开通首条城际铁路。当日省长谢伏瞻前往试乘,并主动与现场的乘客自拍照片,画面显示,谢伏瞻与大批民众之间无任何警卫措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零距离

  201411月,一则名为《带你认识山东的省长们》的视频在网络上广为传播,视频中郭树清以及六名副省长均以漫画的形象出现,这在中国省长形象的传播史上极为少见。

  省长在中国政治版图上处于起承转合的关键节点,对上直收顶层之意,对下可分发理念与任务。为政一方的他们与地方百姓的幸福感直接关联,同时,在他们的一举一动中也能看得见执政党未来的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只有充斥正能量的新常态才能长长久久,对省长们而言,无不如此。回望过去的一年,中国省长们自身的努力改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新网)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