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鲜活“小故事”演绎大主题

访问次数: 882                        发布时间:2015-03-13

[字体: ]

感受行进中国 传递时代强音

 

去年1215日起,安徽日报落实中宣部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行进中国精彩故事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的部署,精心策划,周密安排,截至31,持 续不断在头版刊发重头稿件60余篇,讲述安徽好故事,传播安徽好声音,展示安徽好形象,深化拓展走转改活动,在读者中产生热烈反响,也创出了该报连续 时间最长、报道频率最密的新记录。春节假期,安徽日报又连续7天推出新春走基层整版特别报道,将活动推向高潮,一篇篇来自一线的稿子散发着新鲜泥土气,一个个普通百姓的真实经历感人至深。节日气氛、生动故事伴和着江淮大地昂扬向上、波澜壮阔的时代大潮,迸发出强大恒久的正能量。

  一、以小见大体现职业素养——小切口呈现大主题

  在融媒体时代,党报新闻宣传增强感染力和穿透力,提高宣传效果,就要善于透过人们司空见惯、屡见不鲜的平凡小事,由表及里,更高一筹、更深一层 挖掘出事物蕴藏的深层意义,将更重要、更高端的思想或见解润物无声地传播给受众。安徽日报新春走基层行进中国 精彩故事的多篇文章都鲜明反映出这一点。220头版《深山移民迁新居》,通过采访石台县七都镇高路亭村刚搬新居的村民王有乾,讲述的是政府扶贫专款支持新村基础建设,呈现出的是不少农民脱贫致富成为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的巨大变化。221头版《村医签约,一个电话就上门》以长丰县庄墓镇枣林村66岁村民冯德美突发脑梗塞得到及时救治的事为由头,表现的是长丰县实现村医签约服务全覆盖,在农村基本实现一家一医目标的喜人进展,折射出的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安徽医改的一个缩影。

  二、一枝报春提升作品境界——小视角彰显大变化

  视角是新闻记者进行新闻报道时选择的切入点,视角选准了,对重大主题的深刻表达和传播,都能通过其贴近性和亲和力增强其张力,宣传报道的效果自 然事半功倍。安徽日报在行进中国精彩故事的报道中,从记者的切入,到新闻报道的策划、采编,都是通过记者深入一线的挖掘,由小见大,通过小变化揭示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大成效、大前景。如223头版《筑路人加班打隧道》一文,报道的是记者在春节前夕深入皖浙交界的大山深处,采访在杭黄铁路天目山隧道施工现场坚持施工的工人。记者透过一派繁忙景象的工地,写出了国家重点控制性工程进入大山深

  处,写出了时代进步带给山民的巨大变化。224头版《政府搭把手 返乡好创业》,通过临泉县吕寨镇陈楼村返乡创业农民王兰生结束打工生涯,在镇、村的支持下投入近百万元创办了温室大棚培育西瓜苗基地,及镇里帮助协调30 万元无息贷款的事,带出了返乡创业人员在土地流转、贷款、道路、用电等方面镇干部实行的一对一全程协调服务,确保返乡创业者留得住、干得好的新闻事 实,彰显的是农村基层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改变作风,着力提高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和水平的新风貌。

  三、一事当前勇担媒体责任——小事例承载大内涵

  媒体的责任是由其政治、社会属性决定的,对党报来说尤其如此。站在整个社会的高度,党报的责任就是要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增强信心,鼓舞士 气,做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的事。作为党报新闻工作者,从国家发展大局和民族长治久安的高度认识问题、指导工作,既是自身责任担当,也是职业追求必然。222头版《安徽就像我的家》一文,记述的是在皖求学的新疆姑娘凯丽,受伤骨折后受到无微不至关爱的故事。会说维语的退休老人 许勤国主动来到医院当起志愿者,为她在医生之间当翻译;医生和护士利用休息时间,为出院的她做康复指导;农历腊月二十九,从新疆返回合肥的安徽援疆指挥部副指挥长耿晓原和援疆干部赵岩等,获悉此事后来到学校看望凯丽。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关怀,它勾画的是从江淮大地到昆仑山麓,对口援疆在两地间架起的友爱桥 梁,是皖疆人民用爱共筑民族情、各民族一家亲的生动画面。2193江淮映像推出整版图片报道《渔船上的最后年夜饭》,展示行进中国,精彩故 事。图片记录巢湖市渔民谢长鹏一家,为了告别纪念水上生活,在渔船上吃最后一次年夜饭。他们一家挂灯笼、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整个画面其乐融融,笑意盈盈,充满喜庆,以点带面地展示了省委、省政府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全省渔民上岸安居工程一年完成,使2万户漂泊不定的渔民走进了新生活,是中国梦的现实温度

  四、一身土气折射采访作风——小细节映出大成果

  新闻界开展多年的走转改活动在全社会受到广泛好评。新闻从业者深入改革建设前沿,走出去、沉下去、融进去,在了解群众、报道群众中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新闻报道有现场的温度,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请看下面两段文字:2月15,记者跟随施工人员打着手电筒,一步一滑地进入天目山隧道长岭脚 横洞。洞内尽管有大马力鼓风机换气,但越往深处,炸药混合着矿尘的味道就越发浓烈。”(2月23头版)“今年62岁的渔民杨道友,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岸上 欢度春节。从来没有挂过钥匙的老杨,第一次在腰间挂着黄灿灿的钥匙,每一步都走得铿锵有力,摇得钥匙哗哗作响。”(2月20头版)显而易见,不是身临其境,不是现场采写,是不可能写出这样生动鲜活、鲜灵欲滴的语句来的。饶有兴味、真实感人的叙述,反映出的是走转改活动给新闻战线带来的巨大变化,是新 闻工作者采访作风、采访态度的明显转变。

  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是当下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责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中,安徽日报认真组织开展行进中国精彩故事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措施有力,策划精心,用真实具体的事例、有血有肉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情节,用富 于时代感、现实感的新闻语言和细腻鲜活的表达方式,用见微知著的彰显党报宣传报道的重大转变、彰显新闻战线在深入开展走转改取得的实效、彰显采 访编辑的深入到位,将主题报道阐释得入脑入心,将社会发展进步主流展现得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有力地提升了党报主题宣传效果。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