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访问次数: 721                        发布时间:2015-04-10

[字体: ]

打造幸福和谐人居环境

细胞工程,积淀厚重文明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创建作为细胞工程,是芜湖创建文明城市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提及每月均要在社区开展问卷调查的社工,弋江区弋江桥街道铁桥社区居民尤祖兰颇有自己的一番感受。

  起初,小区居民对创建文明城市与自己的关系,基本上不知道。自从接受了问卷调查,并实际参与各项创建活动,居民才真切感受到创建为民的真正意义。尤祖兰说。她认为,特别是诸如小区绿化覆盖、环境卫生、楼道保洁等方面,均较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终受益者是老百姓,这推动了居民一起参与。

  问计于民、广采民谏,真正反映群众眼中的城市文明创建。家住镜湖区绿影新村的居民邓大姐告诉记者,绿影新村旁边的保兴垾水系,原先是当地有名的龙须沟。每逢夏季,臭气与蚊虫让大家不敢开窗户。 5年前,芜湖市政府将改造清淤水系作为一项民生工程,通过数年努力,如今的保兴垾已变成绿色长廊,岸边成为市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场所。

  居民们、朋友们,我是弋江嘉园社区的张大余,如果你们在文明创建、计生、社保、民政等方面遇到困难,请与我联系……”这是弋江区马塘街道弋江 嘉园小区居民参加我的左邻右舍——居民见面联欢会上的场景。弋江嘉园社区,以居民楼为单位,每月开展一次居民见面联欢会,已吸引了2300多户居民参与,培育共同精神构建和谐关系,发掘共同爱好凝聚社区力量。

  芜湖造船新村居民、市劳模付玉珍老人今年73岁,由于子女在外地工作,付玉珍与老伴及2个孙儿住在一起。令老人感到惊喜的是,每年她生日这一 天,志愿者都会来她家里给她过生日。弋矶山街道通过开展喜事上门祝贺、生病上门看望、困难上门帮助、纠纷上门调解、丧事上门吊唁、重大节日上门慰问 6项活动,让社区里的老人空心不空。

  在芜湖,2100多支一米阳光志愿服务队伍活跃在社区,万名党员志愿者正用一束束微小的一米阳光,在全市大街小巷、社区院落中生根开花,始终活跃于各个社区、街道、单位,为所有有困难的群体,提供着阳光般的温暖服务。

  芜湖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立足社区抓住文明城市创建牛鼻子,充分打好群众这张牌,创建为民利民惠民,打造幸福和谐人居环境。芜湖市委书记高登榜说。文明之花深植群众沃土、拔节抽穗,千年江城孕育出累累硕果。

  环境整治,夯实创建基石

  一座城市之所以吸引人,往往在于其美丽环境的巨大魅力。

  贺道英是芜湖市鸠江区一线环卫工人,负责神山路至扁担河区域的保洁,尽管保洁范围有30平方公里、道路沿线长度达到5公里,但是她并不觉得工作 辛苦。一方面保洁机械担大头,需要自己手动打扫的区域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市民随手乱扔现象很少了,市民愿意多走上几步,将果皮纸屑丢弃在果皮箱中。

  每天中午手捧着爱心饭盒,休息在爱心驿站,顶着城市美容师美誉的贺道英,真真切切感受到一座城市文明的提升带给自己工作上的改变。我们环卫工人就像是城市的触角,最能敏感捕捉到城市环境的变化和市民素质的提升。

  曾经,在芜湖主城区陶沟公交车站,数个随意占道经营的流动摊贩长期存在,不仅影响周边市容市貌,还阻碍市民正常乘坐公交车。这些摊点都是我们的饭碗,周边居民又非常需要这些摊点,文明城市不是面子文明,更是里子文明。陶沟摊群点经营户尚大姐说。

  芜湖通过临时性规范摊群点科学布局,已相继设立了类似的90多个规范摊点群、2230多个摊位,接纳了1900多户曾长期风吹日晒、四处游 击的小摊小贩,实现了流动固定的转变。各级市容部门对摊群点统一规范管理,人在地净、人走地清的卫生环境,成为城市文明的生动注解。

  现在,很多芜湖夜班出租车是女司机,这说明城市的治安状况非常令群众满意。芜湖市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安师大文学院周元琳教授说。 1981年,周元琳从遥远而偏僻的外地农村,考入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就读。在芜湖生活了30多年的她,走在大街小巷,能感受到友善、宽容、谦让的情愫,在人与人之间荡漾。

  据悉,五年来,芜湖投入207亿元,滚动实施48项民生工程。在实施民生工程过程中突出保障重点,投入规模不减,集中财力办大事,将新增财力的主要部分用于改善民生,保障了全市市民的民生改善需求。

  常态推进,涵养城市气质

  万里征程风正劲,千钧重担再奋蹄。怎么样让文明的梦想再出发?如何促进创建工作由争牌子保牌子”“创牌子转变,芜湖迈出探索文明创建常态化步伐。

  咔嚓、咔嚓”,最近一段时间,在芜湖市的大街小巷,出现这样一群特殊的拍客。他们偶然看见城市不文明现象,就会拿出手机拍下来。我们像啄木鸟一样,散布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清理出城市管理小故障芜湖市民拍客"”钟立顺说。

  这是芜湖市刚刚推出的全民城管”App客户端,只要市民登录芜湖市市容局网站,就可以下载并参与。站在全国文明城市的新起点上,芜湖市将建立新型创建模式,探索互联网+”文明创建的方式,继续深化全民参与、全民监督、全民共享的常态化机制。

  创新之处是芜湖对城市文明的永恒追求,也是市民对城市文明的接力践行。芜湖市用创新推动创建,依托芜湖市文明单位动态管理系统平台,对全市 文明单位、文明街道、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全面实行动态管理,让文明创建由软指导硬约束,让粗放式管理精细化管理,变文明单位被动创 建主动创建临时突击常态创建

  记者漫步在芜湖的大街小巷,“2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镶嵌在公园、绿地及街巷风景之内,融入到抽纸盒、鼠标垫、手机贴、方便袋等日常用品之中,真正将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涵养文明成为城市的一种气质。

  从1994年起至今,芜湖市市长上路制度已坚持20年之久。芜湖市主要负责人现场办公解决文明创建老大难问题。各县区相继开展()长上路活动,形成了逐级督查负责的机制。

  我们在全省率先启用了数字化城管系统,应用3G技术,将市区划分为259个责任网格,成为全省唯一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验收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芜湖市委宣传部长段玉嘉说。伴随着文明城市创建的常态化推进,现代化幸福芜湖的宏伟蓝图正在由梦想照进现实。(记者 张岳、沈宫石)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